“鬼”干涉和“鬼”衍射现象的局域性理论解释
【摘要】:本文介绍作者在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攻读硕士期间,在双光子纠缠方向上所做的理论和计算工作。主要由以下四部分组成:
第一章简要介绍这个领域的发展情况。从最初对量子力学描述的完备性的质疑、纠缠态的提出、Bell 不等式的提出,到近年来关于双光子纠缠的各种实验,在这一章中略作说明。
第二章介绍一个典型的双光子纠缠实验,即“鬼”干涉和“鬼”衍射实验。在这章中详细叙述了该实验的装置、结果和理论解释,这个实验也是本文将具体分析的实验。
第三章中我们设计了一个新的实验装置。并通过计算证明,这个装置也可以观察到“鬼”干涉和“鬼”衍射现象。我们设计的实验装置避免了纠缠态和非局域性,由此可以证明“鬼”干涉和“鬼”衍射现象并不能作为量子非局域关联存在的证明。
第四章我们将重新审视“鬼”干涉和“鬼”衍射实验的理论解释,指出其中的问题。并通过计算表明,利用非纠缠态和局域性理论,可以对实验结果作出很好的解释。由此进一步说明“鬼”干涉和“鬼”衍射现象不能作为非局域关联存在的证据,反而能证明对一般人们认为的纠缠光子对的非纠缠态描述是正确的。
|
|
|
|
1 |
楼世洲;杨樟能;;远距离关联实验的历史发展[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1期 |
2 |
孙光辉;金维睦;;Bell不等式及其局域性假设[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6期 |
3 |
华净;王若鹏;;非纠缠光子对的鬼衍射现象(英文)[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
4 |
王蕾;王兆华;李百宏;李军;李永放;;远程时钟同步量子测量方法[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
5 |
;[J];;年期 |
6 |
;[J];;年期 |
7 |
;[J];;年期 |
8 |
;[J];;年期 |
9 |
;[J];;年期 |
10 |
;[J];;年期 |
11 |
;[J];;年期 |
12 |
;[J];;年期 |
13 |
;[J];;年期 |
14 |
;[J];;年期 |
15 |
;[J];;年期 |
16 |
;[J];;年期 |
17 |
;[J];;年期 |
18 |
;[J];;年期 |
19 |
;[J];;年期 |
20 |
;[J];;年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