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AIDS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皮肤表现特点及与免疫状态和病毒载量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
【目的】
对690例HIV/AIDS的病例作回顾分析,以发现HIV感染的临床流行特征、皮肤表现特点及与免疫状态和病毒载量的相关性,和探讨它们的发展规律为临床医生和相关领域的艾滋病防治提供信息。
【方法】
对690例HIV/AIDS病人住院和门诊病历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用EXCEL建立数据库,用SPSS13.0统计软件作统计分析。所需的项目包括:姓名、年龄、婚姻状态、文化程度、职业、病例来源地、感染途径、发现HIVAb阳性的原因和地点、临床疾病状态(一般感染、机会性感染)、皮肤性病情况、首次检测的CD4和病毒载量数值逐一录入数据库。
【结果】
(1)HIV/AIDS患者中女性感染者的比例增高,男女比例为2:1;(2)患者年龄分布在20岁—50岁,平均年龄35.3岁;(3)目前HIV传播的途径已经转变以为性传播途径为主,包括异性性传播和男男同性性传播(主要来自北京且具有高学历的)。这两种途径感染的比率分别占总人数的16.7%和17.5%;双性性行为感染的比例为11.6%,另外夫妻间性传播占7.8%。表明艾滋病已经通过这些“桥梁人群”的高危性行为向普通人群蔓延;因单彩浆和接受污染的血液及血制品而感染的为30.6%,主要来自河南、山西、安徽、河北等地;静脉吸毒的为2.6%,母婴传播的为2.6%;(4)首诊发现地主要是在非传染病院,其中约51%的病人因各种疾病和机会感染就诊于非传染病院,因皮肤病性病(主要是梅毒、尖锐湿疣、湿疹等)作为首诊症状而发现的占10.1%,其他各种筛查发现的为38.9%;(5)首诊时前五位疾病是:皮肤病:47.3%、肺炎:16.6%、上呼吸道感染:14.2%、各型肝炎主要是(乙型和丙型肝炎):14.2%、消化道念珠菌病6.8%。其它依次是结核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卡氏肺囊虫肺炎(PCP)、少见的疾病有隐球菌脑膜炎、弓形体脑炎、鸟分支杆菌感染、马内菲青霉菌病等。(6)皮肤表现依次是口腔念珠菌病、带状疱疹、尖锐湿疣、梅毒、痒疹样丘疹、口腔溃疡、药疹、皮炎湿疹、皮肤干燥综合症等,且这些皮肤病绝大部分发生在艾滋病阶段。(7)患者在首诊时往往已有严重的免疫缺陷,有37.3%患者首诊时CD4小于50个/ul,32.8%患者CD4小于200个/ul;仅有29.9%的患者CD4大于201个/ul;患者同时合并多种疾病和机会性感染,(8)皮肤病和系统合并症与CD4淋巴细胞数和病毒载量的相关关系:a. CD4淋巴细胞数与病毒载量、皮肤病种类数、合并症数都成负相关,表明CD4细胞水平越低,病毒载量越高,并发的皮肤病和系统合并疾病越多;b.病毒载量与皮肤疾病和系统合并症数成正相关,与CD4细胞数成负相关,即病毒载量越高,合并皮肤病和系统疾病越多,CD4细胞数越低。
【结论】
(1)HIV/AIDS患者中女性的比例升高,而女性感染者的增加,传播的速度会更加迅速。HIV/AIDS患者年龄分布在20-50岁,他们是社会的主要生产力,他们的疾病状态将带来的巨大损失。目前HIV传播的途径已经转变为以性传播途径包括异性性传播和男男同性性传播。并正迅速通过“桥梁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因此全社会都有责任为遏制艾滋病的传播尽力。
(2)患者的首诊发现往往在非传染病院,所以目前各个环节的HIV抗体筛查是及早发现HIV/AIDS的重要途径。所以应加强皮肤性病筛查、住院病人的筛查、婚检孕检的筛查,只有加强各个环节的筛查,才能及早发现患者,以减少艾滋病的感染和传播,同时有利于及时治疗各种机会感染和抗病毒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3)HIV/AIDS患者的皮肤表现和其他一些特异表现,为我们及早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提供了信号,尤其在性传播途径已经成为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皮肤性病科医生要认识此类疾病的皮肤性病情况以及早发现,更好地防治艾滋病。
(4)本资料提示由于发现艾滋病抗体阳性时往往已接近病情晚期,病毒载量高,CD4水平低,各种并发症和机会感染增加,疾病恶化,错过了抗病毒治疗的最佳时机,延误了治疗,所以应加强全民的艾滋病知识教育和宣传。
|
|
|
|
1 |
肖向梅;;28例HIV/AIDS住院病人的免疫功能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2010年26期 |
2 |
刘彦春;李杏红;李兴旺;伦文辉;闫会文;葛蒙梁;朱学骏;;690例HIV+/AIDS首诊病例的临床特征及与免疫状态和病毒载量相关性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7年10期 |
3 |
王敏;范学工;;48例HIV/AIDS住院病例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6年05期 |
4 |
古力达丽哈·波帝;阿依土拉·买买亚;;40例HIV/AIDS感染者皮肤表现分析[J];地方病通报;2009年04期 |
5 |
孙琳;韦正亚;;37例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病例分析[J];江苏卫生保健;2010年06期 |
6 |
李素萍;蒙志好;李勇;吴秋婵;;862例HIV/AIDS住院患者统计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2008年01期 |
7 |
孙丹;张可;蒋岩;董培玲;吴昊;强乃英;肖瑶;徐莲芝;;成人HIV/AIDS CD4~+细胞数与病毒载量之间关系分析[J];传染病信息;2003年04期 |
8 |
苏静;;抗病毒治疗艾滋病48例临床研究[J];蛇志;2010年03期 |
9 |
;HIV感染者和患者关怀支持模式[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3年S1期 |
10 |
赵宏儒;路新利;赵翠英;李保军;李巧敏;陈志强;刘丽花;白广义;;河北省抗HIV治疗失败者体内CD4细胞数和HIV载量分析[J];河北医药;2009年22期 |
11 |
叶晟;冯宇良;柯云峰;余方春;;艾滋病现症病人抗病毒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6年07期 |
12 |
白玉奎;罗中军;江浩;尹洪建;;357例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病毒载量结果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1年04期 |
13 |
胡蓉;王丽;曾义岚;陈竹;周锐锋;唐玉珍;张琼;;HIV/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及其临床特点[J];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2010年03期 |
14 |
危剑安;刘婧;宋春鑫;金燕;薛柳华;周伟;徐暄;黄霞珍;;艾灵颗粒对HIV感染者CD4细胞和病毒载量的影响[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
15 |
荣维江;阿迪力·司马义;杨望平;张继霞;;43例HIV/AIDS患者HAART治疗的效果分析[J];地方病通报;2008年05期 |
16 |
杨莉,王玲,周曾全,闫文云,张光彩,王玉,崔文庆,陆继云,李江嵘,施玉华;325例HIV/AIDS免疫功能状况及其与病程关系的研究[J];疾病监测;2004年06期 |
17 |
顾奎兴;中医药在防治HIV/AIDS中大有作为[J];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2003年03期 |
18 |
李思翘;;艾滋病防治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情报;1999年12期 |
19 |
丛爱玲,赵可晓,李成建,蒋欣;艾滋病文献在我国期刊中的分布初步调查[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0年05期 |
20 |
陈湘,申东球,李峻岭,陈曦,易映群;1998~2001年湖南省怀化市HIV/AIDS流行病学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02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