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制度改革、军力建设与国策权变——腓特列大王的大战略

陈潇  
【摘要】: 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又称腓特烈大王)是18世纪欧洲杰出的大战略决策者。他结合启蒙思想、霍亨索伦王朝传统与普鲁士国情,创造出了一套自成体系的大战略思想,其根本原则是“纯粹国家利益至上”,并大致可归纳为制度改革、军力建设与国策权变三个方面。其中制度改革旨在通过立法、行政管理等手段保护生产、促进法治、施行宗教宽容,为国家注入开明、公正的新精神;军力建设则是秉承其先王传统,进一步加强军队纪律、提高战斗力,并想方设法减少军队给经济造成的负担;国策权变基于他对欧洲国际格局的宏观把握,认为国家间关系是一种现实利益纠葛,强调普鲁士利用此种关系对外扩张的必要和可能,要求果断地运用军队实现扩张目标。 基于这套思想,腓特烈大王在1740年到1786年当政期间进行了长久的大战略实践。在头六年中,他的内外政策取得辉煌成果,既推行了制度改革,又利用奥地利皇位继承纠纷夺占了西里西亚,使欧洲震惊。但此后他未能准确把握自身扩张在欧洲各国激发的敌意,也没有采取恰当的外交手段予以应对,导致1756年在空前孤立的情势下被迫投入“七年战争”,经艰苦奋战、承受巨大牺牲,终靠杰出的战术才能和惊人的运气方得惨胜。往后二十年,他吸取教训、励精图治,对内全面促进生产、推行改革,对外以平和、多元、有效的外交大大改善了国际环境。到他去世时,普鲁士的欧洲强国地位业已稳固。 腓特烈大王的大战略给后世以颇多教益。他的成功来自一套明晰的大战略体系,其基础是对“国家利益”的强调和对国际格局的现实主义认识,其战略目标定位于国内改革与对外有限扩张,既合理、集中,又互相协调。他成功地使战略手段与目标相融合,无论是立法还是作战都有明确目的,且从不因为局部胜利而盲目冒进。他的失败则主要在于对自身行为的战略后果的误判,以及由此导致的应对手段的贫乏、无力。另外,他继承先王传统、将军队这一政策工具抬高为战略目标之一,违背了大战略的根本原则,埋下了普鲁士穷兵黩武的祸根。腓特烈的大战略饱含类似的成败经验,国内至今尚无人专文论述这些史实与道理,本文试在此领域有所创新。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郭志恩;;浅析德国现代化进程的几个特点[J];青年文学家;2009年05期
2 飞石;;在波茨坦的日子[J];科学大观园;2010年20期
3 程广中;德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特点[J];求是学刊;1985年02期
4 杨家祺;姚有志;;毛奇的为将之道[J];军事历史;1986年03期
5 程广中;;19世纪中期普鲁士的军事改革[J];军事历史;1988年06期
6 金重远;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问题[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7 姜德昌;;施泰因——哈登贝格农业改革中两条道路的斗争[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5期
8 辉英;对普鲁士历史作用的重新评价[J];世界历史;1980年03期
9 秦声德;普鲁士近代农业发展的道路[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3期
10 孙兢;李炳彦;;准确的眼力比诡诈更为有用[J];军事历史;1988年06期
11 希尔·海茵茨;;“琥珀屋”失踪谜案[J];西江月;2005年04期
12 王丽娟;刁炜;;弗里德里希二世“先军政治”探微[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6年09期
13 李一氓;;读《苏联大战略》[J];读书;1984年06期
14 时殷弘;惠黎文;;灾祸伏于辉煌之中——对伯里克利大战略失败的政治文化解释[J];欧洲研究;2006年03期
15 宋德星;殷实;;地缘属性、文化特质与日本的大战略缔造——一项侧重于地理与文化维度的分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年08期
16 孔庆榛;;普鲁士统一德意志道路问题浅析[J];历史教学;1989年04期
17 余云州;;妄自尊“大”为哪般[J];同舟共进;1997年07期
18 郭锐;;朝鲜半岛与中国大战略[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9 翟东升;;劳动党的大战略——越战启示录(下)[J];IT经理世界;2006年Z1期
20 沈琛琤;;从高平之战到复地关南——后周世宗北边经略史实考略[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静;;西部大开发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决策[A];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征集研究(二)——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雷亨顺;;建设长江经济带具有重大战略意义[A];长江流域经济文化初探[C];1997年
3 胡佑伦;;优先发展生物医学工程是迎战生命科学世纪直面加入WTO挑战的重大战略决策[A];湖北省暨武汉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五届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4 吴凤鸣;;李希霍芬其人及宏著《中国》——为纪念李希霍芬逝世100周年而作[A];首届“地球科学与文化”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李素敏;;十九世纪德国工科大学的建立与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0)——外国教师教育史、职业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6 樊正伟;;伟大的“千年第一思想家”[A];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7 陈新力;;采取三大战略突破西部经济发展的三大障碍[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任玉岭;;推进社会和谐的五大战略[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诸大建;;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中国走向21世纪的两大战略[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10 滕大春;;从比较教育观点评费希特在教育史中的贡献[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站军;“伦理大战略”理论建构及其实践透视[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郭锐;东亚体系转型与中国大战略[D];吉林大学;2008年
3 黄家镇;德国流通式不动产担保物权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4 王卓;德国票据无因性理论流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邢雪艳;日本明治时期民权与国权的冲突及其归宿[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6 陶永勇;小城镇建设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7 孙相东;地缘政治学的性质:一种多维视角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8 李家成;冷战后美国东亚战略:底线、挑战与应策,1989-2009[D];吉林大学;2011年
9 郄永忠;对经济全球化下安全战略重新定位的思考[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10 刘作奎;1918-1929年英法关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潇;制度改革、军力建设与国策权变——腓特列大王的大战略[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2 周尚文;论俾斯麦的外交政策[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3 冯映宇;从德国思想史的嬗变看默克尔政府的“价值观外交”[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谢君;19世纪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为什么伴随着战争[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丁冉;俾斯麦外交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崔建军;十五—十六世纪条顿骑士团衰落的原因[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家莉;中世纪北方十字军初探[D];内蒙古大学;2006年
8 杨斯静;19世纪女性命运与婚姻观在冯塔纳小说《艾菲·布里斯特》中的体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李海兵;美国新帝国主义论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冯速;冷战后美国大战略下的东亚政策解读[D];山东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贾 翔;扬天VS江淮 小重组还是大战略?[N];中国汽车报;2003年
2 杨良敏;五大战略培育中国大企业[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3 记者  寇克英;甘州:围绕五个重点 实施三大战略[N];甘肃经济日报;2006年
4 本报特约评论员;强力推进“五大战略”[N];运城日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实施七大战略 实现科学发展[N];淮南日报;2008年
6 浦琼尤;五大战略锁定十亿利润[N];中国矿业报;2005年
7 记者 矣顺文 潘泉;尽快实施抚仙湖面山保护“退”“调”“保”大战略[N];玉溪日报;2010年
8 龚文志 本报记者 李建民;三大战略助推资源转型[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9 高海言;着力实施『五大战略』推动重庆更好更快发展[N];重庆日报;2007年
10 李宏林;临潭实施“六大战略” 确保经济快速发展[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