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建筑结构多点输入地震响应计算与抗震设计方法研究
【摘要】: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建筑结构的设计、施工技术发展迅速,国内外出现了大量跨度达到百米甚至数百米的大跨建筑结构。大跨建筑结构的支座间距很大,地震动空间效应导致不同支座处的地震动输入不一致(多点输入效应),进而导致结构地震响应与一致输入情况有较大差别。研究多点输入效应对大跨建筑结构的影响,对确保结构在地震中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大跨建筑结构多点输入地震响应的研究仍处探索阶段,尚未建立完善的理论分析体系或设计计算方法。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等方法,对大跨建筑结构多点输入地震响应计算和抗震设计领域中的关键环节开展了较深入、系统的研究。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利用数值计算方法研究地震动功率谱位移特征对多点输入地震响应的影响,构造基于规范反应谱且适用于多点输入计算的实用地震动功率谱模型。
(2)通过理论公式推导,提出多点地震动时程人工合成的简化方法。由简化方法合成的多点地震动时程可用于大跨建筑结构的多点输入时程分析计算。
(3)基于理论分析,将静力修正方法引入多点输入动力方程的绝对位移求解法,提出修正绝对位移法,为多点输入动力方程提供了新的求解方法。
(4)基于理论分析,提出多点输入虚拟激励法的实用求解方法。提出在现有通用有限元计算软件中实现多点输入虚拟激励法的思路与方法,为多点输入随机地震响应分析提供简便有效的计算平台。
(5)推导简化模型多点输入地震响应功率谱解析式,研究多点输入效应对大跨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机理。根据简化模型得出的规律,提出适用于大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多点输入最不利工况的快速确定方法,指导工程设计计算。
(6)提出新的评价参数和基于抗震验算内容的综合评价方法,用于评价多点输入效应对结构响应的影响程度,为提出以传统一致输入抗震设计为基础的多点输入抗震设计简化方法提供了有效工具和思路。
|
|
|
|
1 |
姜忻良,严宗达,李忠献;多点输入的相邻结构-地基-土地震反应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7年04期 |
2 |
田景元,刘汉龙,陈国兴,吴军,谢绍宁;土石坝二维多点输入地震反应分析[J];岩土力学;2004年01期 |
3 |
白学丽,叶继红;大跨空间网格结构在多维多点输入下的地震响应分析[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2期 |
4 |
夏友柏,王年桥,李爱群;空间刚架受多点随机激励的响应[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
5 |
陈厚群,侯顺载,张力飞,朱栗武;拱坝多点输入动力反应的试验研究[J];水利学报;1995年08期 |
6 |
刘先明;叶继红;李爱群;;多点输入计算方法的工程应用[J];钢结构;2006年01期 |
7 |
刘先明,叶继红,李爱群;空间相关多点地震动合成的简化方法[J];工程抗震;2003年01期 |
8 |
刘枫;杜义欣;赵鹏飞;潘国华;陶勇;汤荣伟;颜峰;;武汉火车站多点输入地震反应时程分析[J];建筑结构;2009年01期 |
9 |
王前信,伍国騆;地震多点输入时非正交杆链体系的振动[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2年02期 |
10 |
董贺勋,叶继红;多点输入下拟静力位移对大跨空间网格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初探[J];钢结构;2005年04期 |
11 |
李灿灿,陆洲导,李凌志;建筑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5期 |
12 |
邢佶慧;沈世钊;;网壳结构抗震设计方法探讨[J];低温建筑技术;2005年05期 |
13 |
郑锦新;;浅谈公路桥梁的抗震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22期 |
14 |
林建煌;;从中日抗震设计方法的不同,浅谈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延性设计[J];福建建筑;2011年06期 |
15 |
周炳章;全国高层建筑抗震设计方法讨论会在穗召开[J];工业建筑;1987年05期 |
16 |
孙慧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上)[J];建筑科学;1989年05期 |
17 |
王卫东,王勇;浅议多层砖混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J];山西建筑;2005年19期 |
18 |
金玉杰;隋莉莉;;抗震性态设计及静力推覆法的发展及应用[J];山西建筑;2006年24期 |
19 |
王涛;;基于性能抗震设计与常规抗震设计比较研究[J];山西建筑;2008年07期 |
20 |
张海民;孔德领;;基于位移的高层建筑结构防震设计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1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