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三维水沙输移过程数值模拟研究
【摘要】:针对河口水动力学特征和泥沙输移特点,建立了三维水动力学与泥沙运动数值模型,探讨河口水动力学过程,泥沙输移和床面形态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的数值模型是基于国际上影响较大的ECOMSED三维水沙数学模型,在前人已有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增加了新的功能模块使之适应河口区域潮流运动和泥沙输移过程的数值模拟,主要创新点如下:
1)侧向固壁边界在天然大尺度水域的计算中设置为滑移边界,但是在计算精度要求较高的小尺度水体问题时,侧向固壁边界采用类似底面边界的处理方式,设置为半滑移边界,不但提高了模型的使用范围,也适合河口和湖泊水流运动的数值模拟;2)加入干湿边界处理模块,定义低于给定临界水深的区域为干网格,在整个模拟区域内对原始方程进行求解;3)加入推移质输沙的不平衡输运模块,并将推移质输沙引起的床面变化加入到床面变形方程。
采用航槽水流、丁坝绕流、松散床面泥沙冲刷试验和一个具有解析解的抛物面水面振荡过程对数学模型进行了验证,充分显示了建立的三维水动力学和泥沙输移数学模型的适用性。
分析了渐扩水槽模型试验的泥沙冲刷过程的实测数据,根据动床沙波阻力与其几何尺寸的关系,研究了试验模型的床面粗糙高度动态变化过程,并利用本文提出的数值模型对物理模型试验的水流和泥沙输移过程进行了模拟。将数值模拟得到的流场、紊动能、床面切应力、水体含沙浓度、床面冲淤变形过程与实测资料进行了比较,两者结果符合较好。
结合实际河口的地形、水文和潮位观测资料,对大潮河口的水沙输移过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模型参数通过野外监测数据进行率定。得到了潮流条件下的流速分布,水深随时间变化过程和床底的冲淤过程。模拟结果表明,河口区处于微弱冲刷状态,主要冲刷位置发生在河口上游的河道缩窄处,河口区的滩地比较稳定。河口区内的盐度和泥沙输移均受潮流支配。研究结果为河口地区水环境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学位授予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TV142
|
|
|
|
1 |
汪富泉,李后强,艾南山,刘兴年,丁晶;水流、泥沙运动及河床演变中的分形与自组织[J];大自然探索;1999年03期 |
2 |
M. A. MEKONNEN;B. DARGAHI;;THREE DIMENSIONAL NUMERICAL MODELLING OF FLOW AND SEDIMENT TRANSPORT IN RIVER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diment Research;2007年03期 |
3 |
William B. RAUEN;Roger A. FALCONER;;Transition from wavelets to ripples in a laboratory flume with a diverging channel[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diment Research;2008年01期 |
4 |
张晓龙,李培英,李萍,徐兴永;中国滨海湿地研究现状与展望[J];海洋科学进展;2005年01期 |
5 |
龙中林;吕邦泰;;用标准二维k-ε模型模拟电厂冷却池[J];河海大学学报;1992年03期 |
6 |
申霞;姚琪;王鹏;;动边界技术在POM模型中的研究与应用[J];海洋通报;2006年01期 |
7 |
陈吉余,陈沈良;中国河口海岸面临的挑战[J];海洋地质动态;2002年01期 |
8 |
季子修,蒋自巽,朱季文,杨桂山;海平面上升对长江三角洲附近沿海潮滩和湿地的影响[J];海洋与湖沼;1994年06期 |
9 |
王泽良,王日新,陶建华;渤海湾流场以及污染物分布的数值模拟研究[J];海洋与湖沼;1999年02期 |
10 |
黄长江,董巧香;1998年春季珠江口海域大规模赤潮原因生物的形态分类和生物学特征I[J];海洋与湖沼;2000年02期 |
|
|
|
|
|
1 |
尹连庆;韩忠阁;龙源;;衡水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11期 |
2 |
胡会峰,徐福留,赵臻彦,詹巍;青海湖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03期 |
3 |
关元秀,刘高焕,王劲峰;基于GIS的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改良分区[J];地理学报;2001年02期 |
4 |
许学工,陈晓玲,郭洪海,林辉平;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的质量变化[J];地理学报;2001年06期 |
5 |
李春晖;郑小康;崔嵬;庞爱萍;杨志峰;;衡水湖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地理研究;2008年03期 |
6 |
韩其为,何明民;细颗粒泥沙成团起动及其流速的研究[J];湖泊科学;1997年04期 |
7 |
胡志新,胡维平,谷孝鸿,陈宇炜,季江;太湖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湖泊科学;2005年03期 |
8 |
杨明;秦崇仁;刘振纹;李泽刚;;一线模型在黄河口岸线预报中的应用[J];中国港湾建设;2006年01期 |
9 |
俞小明;石纯;陈春来;魏文彪;;河口滨海湿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6年02期 |
10 |
李东风,李泽刚,张青玉;清水沟北汊流路入海泥沙对东营港影响的数值分析[J];黄渤海海洋;1998年01期 |
|
|
|
|
|
1 |
许学工,林辉平,付在毅,布仁仓;黄河三角洲湿地区域生态风险评价[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
2 |
崔玉川,傅涛;我国水污染及饮用水源中有机污染物的危害[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8年03期 |
3 |
张修忠,王光谦,金生;浅水流动有限元分析及其高分辨率格式[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1年01期 |
4 |
朱勇辉,廖鸿志,吴中如;国外土坝溃坝模拟综述[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3年02期 |
5 |
许建平;浙江近海上升流区冬季水文结构的初步分析[J];东海海洋;1986年03期 |
6 |
曹欣中,张月秀;长江三峡工程对河口近海区理化环境要素的影响[J];东海海洋;1993年04期 |
7 |
崔保山,刘兴土;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特征变化及可持续性管理对策[J];地理科学;2001年03期 |
8 |
程天文,赵楚年;我国沿岸入海河川径流量与输沙量的估算[J];地理学报;1984年04期 |
9 |
夏东兴,王文海,武桂秋,崔金瑞,李福林;中国海岸侵蚀述要[J];地理学报;1993年05期 |
10 |
钱春林;引滦工程对滦河三角洲的影响[J];地理学报;1994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