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拱坝破损溃决全过程模拟及安全评价方法研究
【摘要】:本文在张冲的三维模态变形体离散元方法(3-D Mode Distinct Element Method,3MDEM)工作的基础上,将块体的本构关系从线弹性扩展到弹塑性,并用于模拟拱坝的破损溃决过程,研究拱坝的破坏机理。由于3MDEM在大规模计算上的局限性,基于3MDEM对拱坝破坏机理的研究,利用非线性有限元提出高拱坝的安全评价方法,并基于工程类比法对小湾拱坝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价。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阐述了3MDEM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流程,在张冲工作的基础上,将块体的本构关系从线弹性扩展到弹塑性,包括Mises和Drucker-Prager模型,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塑性应变的接触断裂准则,基于3MDEM平台,初步实现了对结构弹性-弹塑性-断裂-破坏的全过程模拟。通过若干数值算例验证弹塑性本构的正确性,表明该方法可用于模拟拱坝的破损溃决的全过程。
2.考虑坝体材料的弹塑性性质,采用3MDEM对梅花拱坝进行了分析,通过裂缝的扩展过程研究了拱坝的破坏机理,并重现梅花的溃决过程。结果表明,周边缝的破坏导致坝体上抬,拱坝的破坏从梁开始,梁受到削弱后,荷载向拱转移,最终拱的破坏导致全坝的溃决。随后为研究一般拱坝的破坏机理,假定梅花拱坝的周边缝完好,进行超载分析,定性得到拱坝的破坏规律,经历三个阶段:梁破坏阶段、拱破坏阶段以及拱坝整体失稳阶段。
3.在3MDEM对拱坝的破坏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基于非线性有限元和工程类比,针对坝踵开裂和极限承载力,提出一组安全系数:帷幕安全系数k1,荷载分配突变安全系数k2以及极限安全系数k3。选取类比工程K?lnbrein和二滩拱坝,基于工程类比对小湾进行了安全评价。
4.将小湾数值计算的结果与周维垣教授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随后对小湾工程的加固措施进行研究,并分析了施工期坝体产生的温度裂缝对拱坝整体安全的影响,最后在混凝土材料中引入软化性质,用于小湾拱坝的安全评价,使得小湾的安全评价更为完整。
|
|
|
|
1 |
孙林松,王德信,孙文俊;考虑开裂深度约束的拱坝体形优化设计[J];水利学报;1998年10期 |
2 |
陈正作,刘蕾;拱坝定期检查的安全度标准研究(续)[J];水利技术监督;2000年03期 |
3 |
周维垣,杨若琼,罗光福;拱坝稳定的有限元分析[J];西北水电技术;1983年02期 |
4 |
陈会芳;李同春;章杭惠;;双河拱坝加固安全度分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6年08期 |
5 |
杜成斌,任青文,王超;周边缝、底缝拱坝分析研究综述[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1999年01期 |
6 |
王仁坤;;拱坝的整体安全度及控制标准初探[J];水电站设计;1991年03期 |
7 |
李毅男;李海河;李迎春;焦伟;;新疆某拱坝正倒垂系统地震后监测数据分析[J];水电与抽水蓄能;2018年05期 |
8 |
陈海玉;徐福卫;;坝体开裂对拱坝沿建基面上滑稳定的影响研究[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7年05期 |
9 |
梁艺;;坝肩裂隙位置变动对拱坝稳定的影响及其处理措施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7年05期 |
10 |
柴恒利;;拱坝电站主变压器烧损事故[J];中外企业家;2017年06期 |
11 |
章香保;;山口岩拱坝施工期162.5 m高程裂缝成因分析[J];江西水利科技;2017年04期 |
12 |
李宝锋;吕波;;浅谈关于拱坝施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民营科技;2012年11期 |
13 |
赵二峰;李现敏;娄一青;顾艳玲;;基于因果模型的拱坝变形安全监控研究[J];水力发电;2008年12期 |
14 |
王晓妮;戴思奇;吴东梅;;坡甲拱坝应力及稳定分析[J];东北水利水电;2006年03期 |
15 |
王爱林,陆晓敏;拱坝稳定分析方法的总结与探讨[J];西部探矿工程;2005年07期 |
16 |
张姣,丁成辉;国内拱坝优化的研究现状及动态[J];南昌水专学报;2004年02期 |
17 |
李雪春,陈重华,徐昕;非整体拱坝结构分析研究[J];水利学报;2002年06期 |
18 |
陈正作;论拱坝沿基面滑动的机制[J];水利规划设计;2001年04期 |
19 |
蔡益民;拱坝优化技术在我省坝工建设中的应用[J];江西水利科技;2000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