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微静电电机的悬浮系统研究
【摘要】:静电悬浮微电机是一种集合静电支承技术与微机电系统制造技术的微型执行器,采用基于静电悬浮的无接触支承可消除传统机械接触式轴承产生的摩擦力矩,延长电机寿命。静电悬浮电机的主要应用包括多轴静电加速度计/角速率陀螺、光开关等。
本论文设计了一种基于五自由度静电悬浮、可变电容驱动原理、体硅加工工艺的硅微静电电机,电机采用环形硅转子以提高径向过载能力。本文重点阐述、分析了静电悬浮系统的设计,并介绍了电机转子加转原理,主要工作包括:
介绍了静电悬浮微电机系统的原理与组成,推导了“轴向四对电极”与“轴向三对电极”两种电机微结构的差动电容、静电力与静电力矩的数学模型,分析了支承系统在各自由度上的负刚度特性及静态过载能力。
研制了一种基于频分复用原理的差动电容式微位移检测电路,可检测环形转子在六个自由度上的运动,位移检测所需的正弦载波由基于直接数字合成(DDS)技术的正弦波发生器提供,频率分辨率可达0.186Hz。测试表明,检测灵敏度可达23.3V/pF,通频带为10.58kHz,零位稳定性优于0.1mV/h。
分析了各自由度支承系统的控制模型,仿真分析了支承系统的开环、闭环频率特性。仿真表明,五自由度静电支承系统的闭环带宽范围为1.1kHz~1.47kHz ,轴向动态刚度大于7.58×10~2N/m,径向动态刚度大于10.96N/m。搭建了频分复用式的静电悬浮支承系统的实验平台,完成了支承系统的位移检测、静电加力、静电激励调试实验。
|
|
|
|
1 |
施进浩,陈宝;微机电系统中微电机的发展趋暖[J];世界产品与技术;2003年12期 |
2 |
李翠萍;柴凤;于艳君;程树康;;静电马达发展综述[J];微电机;2009年05期 |
3 |
唐苏亚;;非电磁原理微电机的应用前景展望[J];微电机;2007年02期 |
4 |
陈喆;韩丰田;;转子悬浮式微静电电机的检测电路设计[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9年07期 |
5 |
陈宝,施进浩;微电子机械系统中的超微电机[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3年12期 |
6 |
陈继生;国外超微机电系统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前景展望[J];微特电机;1994年02期 |
7 |
唐苏亚;超微电动机及其应用前景[J];电工电能新技术;1996年01期 |
8 |
杜志俊;中小型电机发展趋势和对策[J];机电产品市场;2000年12期 |
9 |
齐臣杰,刘理天,谭智敏;微电机和微动力MEMS[J];电子商务;1999年12期 |
10 |
杨大伟;超微电机发展概况[J];微电机;1995年03期 |
11 |
温诗铸,李娜;微型机械与纳米机械学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1996年02期 |
12 |
魏铁华,杨晓红;微机械及其相关理论和技术[J];水利电力机械;1997年06期 |
13 |
柴凤,崔淑梅,程树康;双定子电机的发展状况及展望[J];微特电机;2001年05期 |
14 |
荣烈润;;面向21世纪的纳米机械学[J];航空精密制造技术;2009年01期 |
15 |
周百令;面向21世纪的微米、纳米科学与技术[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1999年04期 |
16 |
潘洋宇,李迎,王拴虎;微型机械技术和应用前景[J];兵工自动化;2003年05期 |
17 |
马炳和,苑伟政,李晓莹,张春江;微机械与微/纳米科技的研究及其发展趋势[J];航空精密制造技术;1997年06期 |
18 |
温诗铸;微型机械与纳米机械学研究[J];现代科学仪器;1998年Z1期 |
19 |
朱子健,陈仁文,徐晓弈,王鑫伟;智能材料在微机械中的应用及发展[J];航空精密制造技术;2003年03期 |
20 |
戴福彦;张卫平;陈文元;刘凯;马高印;肖奇军;张忠榕;;MEMS微电机综述[J];微电机;2009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