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辐式张拉结构的体型研究与设计
【摘要】:车辐式张拉结构主要由内外环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拉索或者索桁架组成,属于自平衡体系,结构体型轻盈,近年来常搭配膜材应用于大跨体育场建筑。为推广其在国内应用,本文对其体型展开了详细研究。
首先需要确定结构的初始平衡态。由于现代体育场建筑一般采用碗状看台,因此外环一般呈马鞍形以与看台相适应,建筑师直接凭感觉绘出可行的结构位形是非常困难的,因此“由形找力”可行性较低。本文将力密度法用于车辐式张拉结构找形,发现其非常有效且概念清晰。研究发现,结构平面投影唯一对应索系力密度分布,进而确定结构空间位形,相当于“由形找力再找形”,解决了拓展力密度法收敛性差的问题。
初始平衡态确定后,对不同平面投影单层车辐式张拉结构的静力性能展开研究。发现内外环相似程度对外环受力的影响非常明显,内外环不相似会带来外环弯矩的急剧增大以至于无法实际应用。为减小外环弯矩,本文提出了平衡环方案以解决这一问题。随后,本文还对次环索布置、内外环之间拉索的不同布置方式分别进行了研究。而结构体型的参数分析则表明,索系力密度不但决定结构位形,还是单层车辐式张拉结构刚度的主控因素。
由于平面投影的研究成果是通用的,对双层车辐式张拉结构体型的研究主要是关注索桁架形式的变化,分别比较了基本体型(上下径向索之间只通过内环撑杆连系)、凹索桁架和凸索桁架这三种形式的受力性能。文中针对凸索桁架体系的失稳现象进行了理论研究,并提出了解决措施,设计了新的结构体型。此外,本文还对凹/凸索桁架的初始态设计给出了建议。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对用于体育馆的车辐式张拉结构形式进行了分析,简化了复杂的刚性内环。
上述体型研究工作完成后,结合宝安体育场这一工程实例,对实际结构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如整体结构侧向刚度、外环稳定性等)展开研究,进一步完善了车辐式张拉结构的初步设计流程。此外,本文还介绍了宝安体育场的1:10模型试验,试验节点的构造、模型张拉过程以及静动力性能的测试对于未来类似工程的建设都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TU399
|
|
|
|
1 |
韩兵康,林水珍,朱伯龙;上海嘉里商务中心幕墙预埋件现场试验[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1999年01期 |
2 |
金国芳,李思明,陆浩亮,陈冠尧;梁腹开洞后受力分析的荷载试验及有限元计算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1年02期 |
3 |
张立新,王建华;预应力索结构中的悬链线索单元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1年04期 |
4 |
李明;空间索单元的刚度矩阵和内力[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2期 |
5 |
李扬,高日,晏景通;自重对索网结构找形的影响[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2期 |
6 |
陈振富,柯国军,郭长青,胡绍全,石建军,孙德纶,陈俊杰;钢筋混凝土小变形阻尼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2期 |
7 |
李清,李思明;钢筋混凝土梁TYFO复合纤维抗剪加固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3期 |
8 |
任志宏,王元清,石永久;玻璃自重对点式玻璃建筑柔性支承动力特性的影响[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1期 |
9 |
余志祥,赵雷;张力结构形态确定的改进方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1期 |
10 |
程次,邓芳,顾磊;张力结构简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5期 |
|
|
|
|
|
1 |
高博青;杜文风;刘福祺;王正光;;单层网壳的敏感性分析[A];第十一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