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柏坡希望小镇为例探讨新农村建筑邻里模式的可能性
【摘要】:传统聚落建筑空间的形成体现了特定的历史时期及地域环境,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其环境意识、社会适应性、形式表达及空间创作手法等,都可以成为地域建筑设计的源泉。关于中国传统聚落建筑空间的学术研究,也已经取得了许多显著的成果。
然而,聚落研究的成果和新农村规划建设这两者之间,目前尚未建立起充分的联系。本论文依托于“西柏坡华润希望小镇”的规划设计项目,希望能够在已有的聚落研究与和正在进行的新农村规划建设之间搭起一座桥梁,并在“什么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农村规划建设”这个问题上做尝试性回答。
该项目是华润集团委托中国设计研究院李兴钢工作室所做的慈善公益项目,意在将三个疏散的自然村集中为一个小镇,并在统一扶持经济发展的前提下进行村落建设。项目的实施方案已经有相当好的基础—整个新小镇被当作一个聚落来营建,并尝试着用邻里模式来创造新的空间形式。在各种现实条件的限制下,此方案可以说已经做到了极致。
在实施方案的基础上,我所尝试的努力是:将“邻里模式”的思路进一步深化,应用到整个社区,并结合原自然村的社会结构与家庭组织,对聚落空间进行重组。我希望通过这样的设计思想,能尝试出一种新的新农村设计思路,重新发现农村社会的存在价值,并重塑其凝聚力,给新农村带来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