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基化反应构建氮杂环和硫杂环化合物研究
【摘要】:氮杂环和硫杂环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药物及生物活性分子中。氮杂环化合物由于其具有与生物体中碱基类似的结构,使其对药物的受体有高度的选择性和适用性,已经成为药物研发的主流。基于芳基化反应的氮杂环和硫杂环化合物的合成近些年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在芳基化反应的基础上,围绕吡唑并异喹啉、吡唑并喹唑啉、硫代色酮这三类氮杂环和硫杂环化合物的合成新方法展开研究,取得了如下研究成果:
发展了一种高效的铜催化三组分串联反应合成吡唑并异喹啉衍生物的新方法。该方法采用廉价、易得的1-(2-溴苯基)丙炔酮衍生物、肼的盐酸盐和氰基乙酸酯、丙二腈、乙酰丙酮或乙酰乙酸乙酯为底物,碘化亚铜作为催化剂,磷酸钾为碱,DMF为溶剂,在温和的条件下即可得到目标化合物。反应经历了连续的1-(2-溴苯基)丙炔酮衍生物与肼偶合形成取代的5-(2-溴苯基)-1H-吡唑中间体,铜催化下与氰基乙酸酯、丙二腈、乙酰丙酮或乙酰乙酸乙酯发生C-芳基化反应和分子内关环构建异喹啉环的过程。所得的产物中含有多种官能团,包括氨基、酯基、氰基和羰基等,这为此类生物活性小分子的进一步结构修饰提供了可能。
发展了一种实用的铜催化一锅法合成吡唑并喹唑啉衍生物的新方法。该方法使用容易获取的1-(2-溴苯基)丙炔酮衍生物、肼的盐酸盐和脒的盐酸盐为起始原料,便宜的碘化亚铜作为催化剂,碳酸铯为碱,二甲基亚砜为溶剂,在温和的条件下即可高产率的合成目标化合物。该法一锅内实现了N-芳基化和分子内关环反应,且大多数反应在第二步时都能在室温下发生。
发展了一种方便、实用的无过渡金属催化合成硫代色酮衍生物的新方法。该方法利用简单、易制备的1-(2-烷氧基苯基)丙炔酮衍生物和廉价的九水合硫化钠为底物,乙醇或DMF为溶剂,在温和条件下,无需使用有毒的过渡金属催化剂即可合成目标化合物。反应经历了连续的硫化钠对1-(2-烷氧基苯基)丙炔酮衍生物中丙炔酮基的1,4-加成、异构化、环加成和芳构化过程。该方法环境友好,经济实用。
|
|
|
|
1 |
胡宏纹,潘毅,徐建华;Meerwein芳基化反应(Ⅰ)——N-乙烯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的芳基化[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87年09期 |
2 |
陶传洲;赵南;曹志凌;史大华;唐丽娟;刘玮炜;;铜催化的3-甲基-2-丁烯-1-醇的芳基反应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
3 |
单书香;孙玉善;;稀水合肼的直接芳基化[J];科学通报;1964年07期 |
4 |
郭忠诚,刘汉范;高分子固载钯金属络合物在脱羰及芳基化反应中的催化行为[J];分子催化;1987年01期 |
5 |
;亮点介绍[J];有机化学;2009年01期 |
6 |
韩建荣,康汝洪,甄小丽;聚乙二醇与PdCl_2催化端烯衍生物芳基化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
7 |
;铜盐催化下杂环与芳基溴的直接C-芳基化反应:荧光核心骨架的发现[J];有机化学;2009年06期 |
8 |
胡平,赵可清,张良辅;相转移催化剂作用下的二茂铁芳基化反应[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4期 |
9 |
;分散蓝BGL的芳基化机理[J];染料与染色;1975年04期 |
10 |
张晓文;尹双凤;伍水生;代威力;李文生;周小平;;有机铋化学近十年的研究进展[J];化学进展;2008年06期 |
11 |
刘建川;;S-芳基化反应研究新进展[J];化学工程与装备;2009年06期 |
12 |
赵元鸿;潘鹏;赵冬燕;周永云;张洪彬;;钯催化芳基化反应合成螺环化合物[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
13 |
段新方;张站斌;;铯盐促进的有机反应[J];有机化学;2006年04期 |
14 |
华晓莹;辛炳炜;;芳环C—H键直接芳基化反应研究进展[J];德州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
15 |
张洁,周国川,蒋奎,李举联,何菱;微波辅助含氮杂环的N-芳基化反应[J];华西药学杂志;2004年04期 |
16 |
曾志,林富钦;活泼亚甲基化合物的芳基化反应[J];化学世界;1993年10期 |
17 |
徐元燿;金小立;黄国华;王绮文;;乙烯基膦酸酯的钯催化芳基化和烯基化反应[J];化学学报;1986年02期 |
18 |
胡宏纹,冯先旗;芳基丙酮酸的合成[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88年09期 |
19 |
王进贤;某些芳香醛、酮、腈、羧酸和酰胺的合成[J];科学通报;1981年11期 |
20 |
赵元鸿;赵冬燕;周永云;张洪彬;;(±)-Mesembrine的形式合成[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