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中的多进制混合ARQ
【摘要】:
在无线通信,特别是卫星通信和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3G)中,数据传输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反观无线信道,由于大气环境、地形和移动的多重影响,信道的状态极其不稳定,这给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带来了极大挑战。自动请求重传(ARQ)技术,特别是混合ARQ(HARQ),在提高传输的可靠性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当前HARQ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复杂度过高,这对高速数据通信极为不利。为此,本文试图寻找具有低复杂度和较好流量特性的HARQ方案。
首先,提出了基于校正子(Syndrome)的第一类多进制HARQ,它充分利用了Reed-Solonmon(RS)码强大的纠错和检错功能,并可直接结合到已有的RS译码器中。根据检错部分在译码器中所处的位置,分别提出了前向校正子和后向校正子结构。分析了该HARQ的可靠性、时延和流量与最大重传次数之间的关系,发现短码长、纠错能力低的码宜采用前向校正子结构,而长码长、纠错能力高的码宜采用后向校正子结构,二者具有互补性。在最多重传8次的情况下,二者的误比特率(Bit Error Rate,BER)均接近各自的最小值。与前向差错控制(Forward Error Control,FEC)技术相比,该HARQ仅重传一次时对误比特率亦有明显改善,同时保证了较低的时延和较高的流量。在Rayleigh信道中传输压缩图象的应用进一步证明了其优势。
其次,提出了基于可逆码的第二类多进制HARQ。该HARQ将信息码字和校验码字分开传送,信道状态较好时只传送信息码字;信道变差时才要传送校验码字,校验码字可单独或与信息码字一起将信息恢复出来,因此这种结构对信道有较好的适应性。分析了该HARQ的流量、可靠性和平均时延,并与采用二进制可逆码的第二类HARQ和采用Turbo-TCM的第二类HARQ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多进制HARQ在流量、可靠性和平均时延诸方面均比二进制有了显著提高,并较好的弥补了高复杂度的Turbo-TCM方案的流量平台区。
最后,为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流量,提出了自适应HARQ。根据用户接收信号的信噪比,调整HARQ方案的编码长度和调制方式。分析了自适应调制、自适应编码和联合自适应方案在小区中的流量特性,得到了最优的切换门限,比较了自适应与非自适应HARQ的流量,以及三种自适应方案的优劣,其中自适应HARQ流量特性明显好于非自适应HARQ。另外,还分析了混合调制对自适应调制HARO
中文摘要
流量的影响,以及流量对切换门限的敏感度。结果表明,自适应调制HARQ系统
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
|
|
|
1 |
王怡,王华,匡镜明;Rayleigh衰落信道下编码多进制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J];雷达科学与技术;2004年04期 |
2 |
张琳;多进制正交扩频在流星余迹通信中的应用[J];无线电工程;2004年10期 |
3 |
李峰,蔡碧野,陈志坚;利用多进制小波变换和模糊c-均值聚类进行纹理分割[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年20期 |
4 |
禹思敏,林清华,丘水生;基于多涡卷系统的多进制数字混沌键控方式[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04年12期 |
5 |
乔晓强,程云鹏,蔡跃明,魏胜群,徐友云;一种新的双多进制正交扩频系统的性能分析[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
6 |
李峰,蔡碧野,陈志坚;一种基于纹理的图像分割方法[J];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03年02期 |
7 |
马雯,黄建国,张群飞;基于多进制频移键控调制的水声远程信息传输技术研究[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04年04期 |
8 |
宋军;徐慧;;多进制基带信号功率谱密度的仿真分析[J];计算机仿真;2009年06期 |
9 |
曲馨;邹伟;;16QAM调制技术在遥测方案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12期 |
10 |
李超,徐友云,罗汉文,张旭;基于TPC编码的双多进制正交码扩频系统性能分析[J];电讯技术;2004年06期 |
11 |
丁晓丹;王红星;王仲训;张磊;;正交小波在UWB系统中的性能分析[J];无线电通信技术;2007年02期 |
12 |
高红涛;王振玉;齐军;闫改;;多进制扩频系统性能分析与仿真[J];无线电工程;2007年08期 |
13 |
庄镒鹏;;IEEE 802.16d中卷积Turbo码编码器的FPGA实现[J];中国新通信;2008年15期 |
14 |
曹爽,胡爱群;多进制码移键控扩频系统的实现[J];计算机与网络;1999年07期 |
15 |
王振武,张泽银;具有二阶消失矩的多进制Daubechies型小波及应用[J];信号处理;2000年S1期 |
16 |
代凤艳,王琳,肖娟;多进制(Q-ary)LDPC码的编译码原理[J];无线通信技术;2004年03期 |
17 |
杨晓梅,朱长青;多进制小波变换及其在影像分析中的应用[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1999年02期 |
18 |
沈越泓,钱祖平,李兴国;基于欧式距离的多频多进制数字已调信号的优化设计[J];无线电工程;1999年06期 |
19 |
黄湧,朱琦,酆广增;802.16a协议中多进制卷积Turbo码及其改进[J];电路与系统学报;2005年05期 |
20 |
黄成荣;郭迎;曾贵华;;基于欧氏几何的多进制LDPC码的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年1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