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图像恢复
【摘要】:
图像恢复就是在存在噪声的情况下去除模糊。相机和目标之间的相对运动、相机聚焦不好、大气扰动和其他原因,都可能引起图像模糊。图像恢复是数字图像处理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
对由于相机和目标之间的相对运动造成的运动模糊图像,根据不同的应用背景和先验知识,本文提出两种方法进行图像恢复。
首先,在大多数应用中,为了满足适时性图像处理的要求,如何快速恢复图像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里提出的方法是仅根据模糊图像本身,求出确定系统点扩散函数(PSF)的重要参数-模糊距离。本文提出的方法是针对水平方向的运动模糊图像。如果我们事先知道或者通过其他方法确定出来的直线运动方向不是水平方向时,我们可以通过坐标旋转变换到水平方向。一般情况下,由于相机的曝光时间很短,在曝光时间内,可以认为目标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当确切知道模糊系统的点扩散函数时,就可以快速有效地恢复模糊图像,使用本文方法,可以满足适时性图像处理的需要,并且不需要事先知道相机的系统参数,在图像噪声较大的情况下,也可以很好的确定出来模糊距离。
其次,当我们不能确定系统的点扩散函数时,也就是说,对于模糊图像,我们没有充分的信息。如何在信息不足的情况下恢复模糊图像?这就是图像盲恢复。在本论文中,提出一种EMM(最小恢复残差和最大后验概率)方法进行模糊图像的盲恢复。这个方法中对于点扩散函数利用分片光滑的约束条件,也就是系统的点扩散函数不是急剧变化的,对于现实中大部分运动模糊图像来说,这个条件是成立的。EMM方法分为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EM步骤,利用最小恢复残差准则,估计系统的点扩散函数PSF,第二个步骤是M步骤,利用最大后验概率准则恢复模糊图像。对于运动模糊图像,利用本方法可以较快地恢复图像,效果明显。
|
|
|
|
1 |
桑梓勤,丁明跃,张天序;雨雾天气下的户外场景成像[J];电子学报;2000年03期 |
2 |
李奇;冯华君;徐之海;;用于全数字对焦的点扩散函数性能分析与评价[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6年06期 |
3 |
孙天一;杨盈昀;李楠;;基于POCS算法的块效应消除方法研究[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
4 |
林芳;潘哲朗;;维纳滤波在图像去卷积上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0年03期 |
5 |
刘正军,王长耀,骆成凤;CBERS-1 PSF估计与图像复原[J];遥感学报;2004年03期 |
6 |
孙凤国;李月卿;王昌元;刘伟;孙克英;;基于小波变换的提高螺旋CT图像质量的算法[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
7 |
叶嘉鲁;李福德;肖伟;于枝伶;;含噪声的运动模糊图像点扩散函数尺度鉴别[J];电子器件;2007年02期 |
8 |
邹荣;赵乐军;;基于图像模糊度的雾含水量测量方法[J];计算机工程;2007年14期 |
9 |
梅益君;王元庆;;基于点扩散函数的多聚焦图像融合方法[J];计算机工程;2007年19期 |
10 |
吕清花;翟中生;;轴锥镜对无衍射成像系统景深的影响[J];光电子技术;2008年01期 |
11 |
杨文婧;易鹏;;运动模糊图像复原技术研究[J];大众科技;2009年04期 |
12 |
谢云峰;;运动退化图象的一种复原方法[J];遥测遥控;1985年02期 |
13 |
朱雯兰,隋成华,唐轶峻,申小阳,胡景耀;退化图像复原技术在天文图片处理中的应用[J];红外;2005年03期 |
14 |
刘义鹏,裴锡宇,冯华君,李奇;一种基于DFD的自动对焦算法[J];光学仪器;2005年04期 |
15 |
吴友朋;王红霞;周战荣;;无透镜傅里叶变换数字全息图再现像质的影响因素分析[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6年S4期 |
16 |
马宗峰;张春熹;王夏霄;王纪强;;基于1.55μm的全光纤测速激光雷达[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
17 |
翟中生;陈慧;赵斌;;基于轴锥镜大景深成像系统的研究[J];半导体光电;2008年03期 |
18 |
周祚峰;水鹏朗;;交替使用小波去噪和全变差正则化的盲图像恢复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8年12期 |
19 |
吕小红;吴传生;;图像恢复的一种快速迭代正则化方法[J];数学杂志;2009年04期 |
20 |
章权兵;徐颜;张爱明;程鸿;;利用不均匀散焦模型获取景物深度信息[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9年2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