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圭元图案学理论与中国图案学体系的建立
【摘要】:“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国家政体和经济形态发生了巨大转变。为寻求救国中兴的道路,一些开明的知识分子在思想领域倡导“实学”并提出了“工商救国”的口号。随着“洋务派”军事工业的创办,民用工业开始兴起,社会对图案产生了很大的需求。各类工业学堂开始设置工艺专业和图案课程。外国图案理论通过外教和专著进入中国。以雷圭元为代表的一批青年学生留学日本法国,向国内引进系统的图案学理论。思想观念的困扰、政治经济环境的束缚严重阻碍了图案学在中国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第一代图案学家在图案的实践和教育领域积极开拓并获得了可喜的成就,开创了一门独立的图案学学科。
新中国成立以后,图案学逐渐形成了系统的学科体系。在此过程中,雷圭元的贡献尤为突出。雷圭元幼年时代接受了正统的儒家思想教育,青年时代得到了综合的学术熏陶,加上出国留学的积累和从教多年的经验使他获得了扎实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治学精神。在“建国瓷”和“十大建筑”的设计实践中,雷圭元作为参与者和主持者获得了重大的成功;在图案理论研究领域,雷圭元专注于中国传统图案的研究,结合西方的图案学研究成果,形成了一套中国的图案学理论;同时,雷圭元在教育界推行图案教学改革,倡导中国方式的图案教育。由于实践和理论领域所取得的成绩,中国图案学体系最终得以建立。
论文通过梳理中国图案学体系的历史脉络,展现了图案学在中国从萌芽到体系建立的曲折历程,阐述了雷圭元为中国图案学体系建立做出的突出贡献,指出了雷圭元图案学理论的核心精神是“营造中国人的艺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