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动态协调控制问题的研究
【摘要】:状态切换过程中如何使发动机和电动机协调工作从而保持动力传递平稳是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控制中的难点问题之一,但现有的研究成果中对该控制问题的研究却鲜有报道。本文针对该控制问题,完成了从“概念分析”到“算法开发”,从“仿真研究”到“关键技术研究”直至“台架试验验证”的全过程。
本文第一次将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状态切换过程中发动机和电动机之间如何协调工作的控制问题定义为“动态协调控制问题”,在对发动机和电动机动态特性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动态协调控制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控制的必要性。
本文首先提出了由转矩管理策略和动态协调控制算法两部分组成的面向动态协调问题的控制算法的体系结构。转矩管理策略以转矩为最主要的控制变量,根据总需求转矩和发动机稳态效率MAP图确定状态切换的条件以及发动机和电动机的目标转矩。动态协调控制算法建立在转矩管理策略基础之上,其基本算法为“发动机转矩开环+发动机动态转矩估计+电动机转矩补偿”。
然后,在离线仿真和实时仿真两种仿真平台上对定工况和全工况下的动态协调控制算法进行了初步验证。
在仿真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如何实现动态协调控制算法中的关键技术——发动机转矩在线估计提出了两种算法:基于发动机平均值模型的转矩估计算法和基于发动机曲轴瞬时转速的转矩估计算法。通过对算法原理、算法改进方法和试验结果的论述和分析,总结了这两种算法各自的优缺点和发展方向。然后,在对两者算法的估计精度、通用性和实现难易程度比较的基础上,选择了基于发动机曲轴瞬时转速的转矩估计算法作为发动机转矩在线估计算法,并利用了自行设计的MPC555的软硬件平台解决了算法的实时性问题,实现了较高精度的发动机转矩在线估计功能。
最终,利用实际台架试验对动态协调控制算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动态协调控制算法有效地减小了状态切换过程中发动机与电动机转矩之和以及转速的波动,保证了动力传递的平稳性。
|
|
|
|
1 |
杨海荣;周锡汉;;中型博物馆建筑设计中功能分区的研究[J];建筑创作;2007年06期 |
2 |
柏青;钟康民;;基于直线电机驱动的新型并联式增压装置[J];轻工机械;2007年05期 |
3 |
谭晓兰,邹东林;六坐标并联式数控机床误差分析[J];机械传动;2004年03期 |
4 |
施建安,陈广丰,丁洪南;变压器抽头、并联式三相全控桥整流线路[J];电气应用;1982年04期 |
5 |
李国岫,李秀杰;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控制策略的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04期 |
6 |
吴江宁,骆涵秀,李世伦;并联式六自由度电液平台的控制与应用[J];机床与液压;1996年06期 |
7 |
邹东林,崔云起,黄真,谭晓兰;六坐标并联式数控机床内活动空间参数研究[J];燕山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
8 |
白树范,朱耿霞,贾申武;如何将并联式欧姆表改制成低阻表[J];电子仪器仪表用户;1999年01期 |
9 |
方佩敏;通用贴片式器件及其应用(十一) 精密并联式可调输出稳压器[J];电子世界;2004年11期 |
10 |
;民宅设计(四)——单幢、并联式楼房[J];农村天地;1994年10期 |
11 |
郭志东;21世纪汽车的动力[J];北京汽车;2002年01期 |
12 |
莫爱雄;改善音响音质的灵丹妙药——线性并联式稳压电源[J];家庭电子;2001年07期 |
13 |
童毅,欧阳明高,张俊智;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算法的实时仿真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03年10期 |
14 |
张欣,郝小健,李从心,岑艳;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控制策略的仿真研究[J];汽车工程;2005年02期 |
15 |
张凤格;杨赟;;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分析[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10年06期 |
16 |
陈亮;张邵平;王伟;;产品多学科协同设计中基于语义推理的动态协调方法[J];农业机械学报;2011年05期 |
17 |
邓群;朱利民;唐永宁;;湘电XD6120HEV并联式混合动力城市客车的示范运营分析[J];城市车辆;2008年02期 |
18 |
杨金榜;李武彦;雨新春;王崇军;;季节型并联式抽水泵站的应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8年08期 |
19 |
张辉;尹安东;赵韩;;基于超级电容的并联式混合动力公交车研究[J];汽车科技;2010年03期 |
20 |
杨海荣;袁慧;;中型博物馆功能分区探讨[J];华中建筑;2007年0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