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均匀材料有效力学性能和破坏过程的数值模拟
【摘要】:由于微结构的存在和相互作用,多数材料在本质上都是非均匀的。通常的数值分析通过将非线性本构关系赋给每个单元来模拟材料的宏观非线性。这种确定性模型无法反映材料特性和作用载荷的随机性。需要使用统计方法才能对结构系统的输出进行分析和定量化,以便给出可靠的结构安全设计。本文从细观非均匀性的本质出发,以空间随机分布的、具有不同材料特性的线性本构关系的单元来模拟非均匀脆性材料的宏观非线性。
非均匀材料试件离散为几何尺寸相同的有限元格子模型。格子单元的弹性模量和破坏强度由按照统计分布生成的相应离散序列随机地确定,以模拟材料性质的初始非均匀分布。在破坏模拟中,每个载荷步中破坏单元的数目用自适应加载步长来实现控制。引入“空气模量”单元代替破坏单元,使损伤试件的几何连续性得以保持,从而可通过不断更新结构刚度矩阵和迭代求解来实现对非均匀脆性材料三维破坏过程的模拟。借助于自适应载荷步长加载方法和“空气模量”单元,准静态加载条件下非均匀脆性材料的破坏过程可以更容易地得到模拟。
对于两相复合材料,诸如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层叠复合材料和加筋复合材料,建立了相应的格子模型,以反映材料性质的非均匀分布。对于非均匀性对以上复合材料的等效刚度和破坏过程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到的结论可以为复合材料的生产、加工工艺提供有用的指导。
对于非均匀脆性材料的一维情况,假设弹性模量和破坏强度随机分布且相互独立,推导了描述其破坏过程的一维应力应变关系解析表达式。这些解析解对于帮助理解材料的宏观非线性与非均匀分布参数之间的本质关系,以及快速算得非均匀材料结构弹性场的有关统计量,都是很有帮助的。
采用子域边界元法对具有多种材料性质的结构进行了应力分析。针对非均匀脆性材料格子模型的特点,采用重复子域边界元法模拟了二维非均匀脆性材料的破坏过程。由于此法只需要进行一次子域系数矩阵的积分,因而大大提高了分析效率。
|
|
|
|
1 |
段进超;唐春安;常旭;陈奇栓;;单轴压缩下含孔脆性材料的力学行为研究[J];岩土力学;2006年08期 |
2 |
孙秀丽;;长方形花岗岩平板单轴压缩实验的数值模拟[J];科技致富向导;2010年11期 |
3 |
梁正召;唐春安;张永彬;马天辉;张亚芳;;岩石三维破裂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5期 |
4 |
刘飞;唐献述;任新见;;钢板局部接触爆炸破片形成过程分析[J];爆破;2010年04期 |
5 |
张亚芳;唐春安;陈树坚;常旭;杨天鸿;;纤维增强脆性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破裂过程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
6 |
张亚芳;齐雷;刘浩;何娟;;界面强度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宏观韧性的影响[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
7 |
张帅;钱江;丁月双;;岩质边坡随强度恶化的失稳演化[J];工程地质计算机应用;2009年02期 |
8 |
梁正召;唐春安;唐世斌;徐涛;左宇军;;岩石损伤破坏过程中分形与逾渗演化特征[J];岩土工程学报;2007年09期 |
9 |
李洪波;姚令侃;杨明;;散粒体组构特征对系统自组织临界性的影响[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8年05期 |
10 |
侯建平;高玉娟;陈其略;李季;;热阴极非均匀性发射测量系统数据处理软件的应用[J];真空电子技术;2011年01期 |
11 |
李锰;杨峰;胡伟华;;利用非均匀细胞自动机模拟震级与应力降关系[J];地震;2011年02期 |
12 |
张云洞;;修正的等效三层减反射膜及其制备[J];光电工程;1979年04期 |
13 |
张江甫;;二维稳定温度场的有限元集体分配法[J];人民黄河;1984年01期 |
14 |
吴启宏;光学薄膜非均匀性的实时椭圆偏振测量[J];光学学报;1985年02期 |
15 |
张铁;;解一类抛物方程反问题的数值方法[J];应用数学;1992年02期 |
16 |
周志刚,张起森;弹性模量随深度变化的有限厚层轴对称问题的通解[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1993年04期 |
17 |
梁秋道;计算梁柱稳定性的有限元法[J];洛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4期 |
18 |
陈学忠!中国北京100036,王晓青!中国北京100036,李志雄!中国北京100036,宋治平!中国北京100080,焦明若!中国北京100036,侯健盛!中国北京100036;强震前短临地震前兆时空分布非均匀性变化特征[J];地震学报;2000年01期 |
19 |
王凯英,马胜利,刘力强,马瑾;地震前兆时空非均匀性指标C_v值的实验检验[J];地震学报;2002年01期 |
20 |
周国栋,刘琼轶,王桂仙,庞东明;床沙组成对水流阻力的影响[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3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