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性能的混凝土坝—地基系统地震破损分析与风险评价
【摘要】:
本文在研究基于性能的坝体、坝基交界面不同破损等级的评价准则、大坝易损性分析与风险评价方法基础上,初步建立了基于性能的大坝-地基系统在不同概率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抗震设计分析理论框架,并应用于基于性能的混凝土高坝的安全评价与风险优化决策中,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在基于性能的砼坝抗震简化模型方面,建立了一种重力坝地震破损分析拟静力的简化方法。在基于第一振型等效地震荷载(施加方向分别指向上游或下游)基础上,应用弥散裂缝模型,建立了非线性拟静力简化方法,得到了单调加载极限变形,作为基于性能的混凝土坝破损分析的初步工具。
2.在基于性能的砼坝抗震动力模型方面,根据大坝动力线弹性与非线性损伤断裂模型得到的地震应力水平、超应力累积持时与典型开裂特征,建立了一种基于大坝损伤开裂的地震破损评价模型,并建议了相应的损伤评价指标DM(Damage Measure)。
3.在基于性能的坝基交界面抗震分析方面,根据岩体结构面的法向和切向本构关系,分别引入坝体底面刚性接触和弹性接触假设,建立了坝基交界面非线性接触模型,提出了以坝基交界面屈服范围、残余滑动位移以及坝基动力抗滑稳定安全系数等为评价指标的坝基交界面地震破损安全评价方法。
4.在应用以上2、3所述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坝体-地基系统破损概率即易损性理念,通过拉丁抽样得到的坝体与地基材料参数抽样样本组合和对数正态分布假设,提出了大坝易损性分析方法,给出了考虑坝体破损、坝基交界面的屈服与残余滑动位移的地震易损性概率曲线,并提出了坝体-坝基系统整体易损性分析方法。
5.在工程应用方面,采用本文上述提出的抗震破损模型,应用于金安桥重力坝坝体-地基系统的地震易损性分析,结合大坝设计地震超越概率,建立了大坝抗震风险分析模型以及考虑投资-效益准则与目标性能约束的抗震优化决策方法。根据坝体配筋加固方案,计算出采用抗震措施前后的风险概率及其经济损失评价,将基于性能的抗震风险模型运用于混凝土重力坝的抗震风险评价中。
【学位授予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TV642
|
|
|
|
1 |
汪斌华,郭刚,于杰,涂铭旌;PC/ABS共混物的仪表冲击试验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2003年06期 |
2 |
赵鹏飞;对分枝限界法的一种改进[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1997年04期 |
3 |
徐军,郑颖人,刘东升;地基承载力的模糊可靠度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1999年02期 |
4 |
李方元,赵人达;高强混凝土与钢绞线的粘结滑移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4期 |
5 |
王凤武,楼梦麟,徐人平,张立翔,王时越;混凝土单轴受压强度可靠度与置信度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2期 |
6 |
郑建军,李庆勇,曾洪波,徐世烺;混凝土微平面模型的参数研究与应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2期 |
7 |
李志华,张光海,康海贵;基于Matlab优化工具箱的工程结构可靠度计算[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3期 |
8 |
周利剑,孙建刚,张云峰;立式储罐抗震设计新方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3期 |
9 |
张大巍;杜海金;张高峰;;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可靠度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3期 |
10 |
孙建运;李国强;;动力荷载作用下固体材料本构模型研究的进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