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概率描述的宏观尺度空间均化流域水文模型研究
【摘要】:
传统的物理性流域水文模型以“点”尺度的水文过程控制方程为基础构建,与概念性模型相比有显著的优越性,但存在由于方程非线性和下垫面条件不均匀性所导致的方程适用尺度和模型应用尺度间不匹配的问题。基于对下垫面条件不均匀性的概率描述,通过空间均化构建宏观尺度的水文过程控制方程,是解决水文尺度问题的一种新途径。
流域水文过程的数学描述是流域水文模型构建的基础,论文建立了主要水文过程的宏观尺度空间均化方程:基于概率密度函数和土壤垂向分层对饱和导水率空间变异性进行了全面描述,建立了空间均化分层土壤入渗模型和空间均化壤中流模型,能模拟饱和导水率水平和垂直方向都不均匀条件下土壤的入渗和壤中流出流过程。基于沟道参数均匀假设,改进了Yoon等建立的沟道-坡面耦合坡面流模型,使模型参数能够根据DEM确定。
在所建立的水文过程空间均化方程的基础上,构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空间均化流域水文模型——SAWH模型。模型中流域下垫面特性的宏观不均匀性通过流域划分和模型计算单元(MCU)内分区进行考虑,土壤饱和导水率和地形的微观不均匀性通过概率密度函数进行描述。模型应用建立的宏观尺度空间均化方程描述MCU上的主要水文过程,在保持传统物理性水文模型机理性的同时从理论上避免了方程适用尺度和模型应用尺度不匹配的问题。
空间均化流域模型在半干旱半湿润的沁河流域和湿润的美国Baron Fork River流域展开了应用,流域出口流量过程的对比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Nash效率系数均在0.70以上,水量平衡指数在10%以内。由于SAWH模型应用了宏观尺度的水文过程控制方程,模型可在较大空间计算单元上计算,在上述两个典型流域的应用表明了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为大中尺度流域的水文模拟提供了新的方法。
在沁河流域汛期的参数敏感性分析表明了土壤的饱和导水率的不均匀性对模拟结果有较大影响,以Baron Fork River流域以两次洪水过程为例,对降雨空间分布和土壤饱和导水率统计参数的不确定性及其对模型模拟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
|
|
|
1 |
孔凡哲,芮孝芳;数字高程模型在流域水文模型应用中的若干问题[J];水文;2002年05期 |
2 |
温树生,关志成,王晓辉;改进的萨克拉门托流域水文模型在小河站的应用[J];东北水利水电;2002年11期 |
3 |
陈少卿;韩锋;吕建星;黄富有;;流域水文模型发展综述[J];科技经济市场;2007年08期 |
4 |
曹玉涛;;流域水文模型分析研究[J];山西水利;2008年02期 |
5 |
李纪人;章四龙;;地理信息系统和流域水文模拟[J];水科学进展;1995年S1期 |
6 |
陈祖铭;任守贤;;岷江镇紫区间森林水文效应评价与预测[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1992年04期 |
7 |
;《水文》一九八九年1~6期总目录[J];水文;1989年06期 |
8 |
何应平,卢琼;萨克拉门托流域水文模型在海滦河流域山区地表水和地下水蓄泄关系研究中的应用[J];水利水电技术;1987年05期 |
9 |
;流域水文模型精度验证及进一步发展模型的建议──全国水文预报技术竞赛水文预报技术组小结[J];水文;1999年S1期 |
10 |
赵旭峰;陈植华;周天智;;流域水文模型在西南岩溶地区应用中的发展现状及展望[J];水资源研究;2007年02期 |
11 |
庄一鸰;李杰友;张健云;郭劲长;邓家学;刘晓岚;;乌江渡流域水文模型[J];水文;1989年03期 |
12 |
李琪;全国水文预报技术竞赛参赛流域水文模型分析[J];水科学进展;1998年02期 |
13 |
陈珂,邓贤贵,陈祖铭;对森林水文研究方法的辨析与建议[J];水电站设计;1998年04期 |
14 |
石教智;陈晓宏;;流域水文模型研究进展[J];水文;2006年01期 |
15 |
宋萌勃;黄锦鑫;;流域水文模型进展与展望[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
16 |
董艳萍;袁晶瑄;;流域水文模型的回顾与展望[J];水力发电;2008年03期 |
17 |
王国庆,荆新爱,陈江南,李皓冰;流域水文模型在黄河中游清涧河流域的应用对比[J];灌溉排水学报;2005年03期 |
18 |
刘凤莲,陈植华;流域水文模型发展展望[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5年01期 |
19 |
欧松;流域系统水文动态过程的辨识和仿真[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3年10期 |
20 |
林虹;;闽江流域洪水预报模型比较研究[J];水利水文自动化;2006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