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纳米形态TiO_2的合成及其负载Au催化剂的特性研究
【摘要】:
负载型纳米Au催化剂是近20年来多相金属催化领域的热点方向,Au/TiO_2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然而不同形态的TiO_2,特别是一维(1D)TiO_2在充当纳米Au催化剂载体时能否赋予Au/TiO_2更优异的催化作用效果尚少有报道。另一方面,Au/TiO_2在储存过程中的失活已成为阻碍其应用的主要因素。本文在实现了形貌可控合成TiO_2的基础上,研究了Au/TiO_2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关系。探究Au/TiO_2室温存放稳定性的工作首次发现未还原Au3+和吸附H2O对催化剂稳定性有很大影响,据此发展了一种室温保存Au/TiO_2催化剂的方法。
提出了利用TiCl4-丙酮混合物合成TiO_2纳米晶的新方法。在TiCl4/丙酮摩尔比(TiCl4/Ac)不大于1/15时,改变TiCl4/Ac和反应温度可以选择合成锐钛矿TiO_2(TiO_2-A)纳米颗粒,并在4-10 nm范围内调控其尺寸;在TiCl4/Ac≥1/10时,生成金红石型TiO_2纳米纤维。提出了形成TiO_2纳米晶的可能机理。还以乙醇-水混合液代替水,对既有的碱液水热处理粉体TiO_2制备钛酸纳米管的方法进行了改进,实现了钛酸纳米线和纳米管的可控合成。在400oC焙烧后分别制得了TiO_2(B)纳米线(NW-TiO_2(B))和TiO_2-A纳米棒(NR-TiO_2-A)。
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系列Au/1D-TiO_2催化剂,研究了它们对CO氧化和1,3-丁二烯加氢反应的催化性能。对于CO氧化反应,Au/NR-TiO_2-A的催化活性是Au/P25-TiO_2的1.6倍,是Au/TiO_2-A的4倍,是Au/NW-TiO_2(B)的8倍。对于1,3-丁二烯选择加氢反应,Au/NW-TiO_2(B)和Au/P25-TiO_2表现出相当的催化活性,但Au/NR-TiO_2-A的催化活性不足它们的1/3。表明1D-TiO_2是很有发展潜力的Au催化剂载体,有望为研制高性能Au/TiO_2催化剂创造机会。
为提高Au/TiO_2催化剂的存放稳定性,制备了Au3+比例和吸H2O量不同的Au/P25-TiO_2催化剂。发现Au/TiO_2样品中Au3+所占比例越高而吸附H2O量越低,其室温储存稳定性就越高。在此基础上制备了Au3+比例为100%且吸H2O量很低的Au/P25-TiO_2催化剂,它在室温储存150天后的催化活性仍然与新鲜催化剂相当。这些结果表明保持Au物种处于Au3+状态并防止催化剂吸H2O是阻止Au/TiO_2存放失活的关键。
|
|
|
|
1 |
何洪,戴洪兴,李佩珩,区泽堂;Ce_(0.6)Zr_(0.35)Y_(0.05)O_2和Pr_(0.6)Zr_(0.35)Y_(0.05)O_2催化剂表面上CO氧化和~(18)O-~(16)O交换反应的研究[J];中国稀土学报;2004年04期 |
2 |
张瑞芹,俞启全,金韵;DyFeO_3上CO氧化动力学[J];环境化学;1995年02期 |
3 |
王桂英,李雪梅,白妮,张文祥,蒋大振,吴通好;Au/ZnO催化剂的制备及常温常湿条件下CO氧化催化性能[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1年03期 |
4 |
毕玉水,吕功煊;铈改性NaZSM-5分子筛担载Pd催化剂上CO氧化性能研究[J];化学学报;2003年04期 |
5 |
张晓丽;郑修成;王向宇;苏运来;吴世华;;纳米氧化铈的醇热合成及性能(英文)[J];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2007年03期 |
6 |
江晶亮;刘建周;于海蔚;沈辉;吕春林;修静;;Pd/Al_2O_3催化剂上低浓度CO氧化的研究[J];江苏化工;2006年12期 |
7 |
马秀芳;邓辉球;李微雪;;固体表面化学过程——2007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成果简介[J];科技导报;2007年24期 |
8 |
毕玉水;吕功煊;;纳米Au/NaZSM-5催化剂的控制制备及催化性能[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9年01期 |
9 |
张瑞芹,金韵,俞启全,俞京江;REFeO_3上CO氧化Redox机理的控制步骤[J];化学学报;1996年02期 |
10 |
肖天存,王秀红,杨斌,魏淑芬,王淑仁,鹿玉理;民用煤炉烟气净化催化剂研究[J];洁净与空调技术;1996年03期 |
11 |
王宝辉,马春曦,张丽华;ABO_3/CaO的CO催化氧化特性与烧炭动力学[J];石油化工;1997年04期 |
12 |
郝郑平,安立敦,王弘立;负载型金催化剂催化CO氧化的性能(Ⅱ)[J];分子催化;1998年01期 |
13 |
曾健青,张镜澄,钟炳;分形表面上CO氧化反应的蒙特卡罗模拟[J];物理化学学报;1999年06期 |
14 |
张纪领;尹燕华;张志梅;;CO低温氧化霍加拉特催化剂的研究[J];工业催化;2007年06期 |
15 |
李健;白雪;李伟;武文广;李嘉;彭春丽;;CuO/Zr_(1-x)Ce_xO_2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对富氢中CO的催化氧化性能[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
16 |
李春华,许红兵,安立敦;室温下消除CO的催化剂[J];环境科学;1992年03期 |
17 |
张纪领;尹燕华;张志梅;周智勇;;CO低温氧化霍加拉特催化剂的研究综述[J];舰船防化;2007年03期 |
18 |
方晶晶;许林军;鲁毅钧;肖存杰;;铈改性Al_2O_3担载Pd催化剂的CO氧化性能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09年05期 |
19 |
毕玉水;赵晓红;;不同载体负载的Pd催化剂上CO氧化性能比较[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9年05期 |
20 |
彭坚,林培琰,伏义路;Ln_(0.7)Sr_(0.3)MnO_3催化剂上氧的TPD谱特性[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1993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