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河口水环境中POPs的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摘要】:
海河干流所在的天津市曾经是我国重要的POPs产品生产基地,海河河口是典型的POPs污染区域。本文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方法,系统研究海河河口水环境中三类POPs的存在水平和组分特征,分析其来源,旨在科学认识该区域的POPs污染状况,评价生态风险,为区域POPs污染控制提供了决策支持。
综合运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仪、CALUX生物测试法等多种设备和方法,建立了水和沉积物中三类POPs (22种杀虫剂类POPs、12种多氯联苯以及二噁英类)的分析方法,回收率、检测限及重现性等各性能指标均符合环境分析要求。
连续三年采集海河河口地区的水和沉积物样品,利用建立的方法分析其中POPs含量,结果表明:总体上海河干流的POPs污染状况较为严重,河口附近污染显著,而渤海湾污染相对较轻。所检出的杀虫剂类POPs以六六六和滴滴涕为主,多氯联苯主要以三氯和四氯取代PCBs为主,二噁英类主要以八氯代二苯并-对-二噁英、七氯代二苯并-对-二噁英和八氯代二苯并呋喃为主。当地大沽化工厂关停POPs产品生产设施后,下游海河干流断面的六六六含量反而明显上升,推断原因为生产设施拆除后露天堆放的含六六六废弃物被雨水冲刷进入海河水体。
利用CALUX生物测试法所测的毒性当量值与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仪的检出结果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表明CALUX方法适用于沉积物样品中二噁英类的快速筛选分析。在大沽化工厂至海河大闸断面的沉积物中发现高含量的二噁英类,通过对沉积物样品中二噁英类的组分特征与文献报道的大沽化工厂排污口污泥及工厂附近土壤样品二噁英类的杂质构成的比较分析,推断沉积物中二噁英的污染来自大沽化工厂利用六六六无效体热解生产五氯酚钠的过程。
运用PCA-MLR方法,对沉积物中OCPs、PCBs的来源进行了解析,发现沉积物中的OCPs主要来自于工业HCHs的历史生产、堆放泄漏和DDT的新输入两类不同来源的贡献;推测沉积物中的PCBs主要来自于当地非故意产生源和大气的长距离输送。
|
|
|
|
1 |
张恩慈;用加速器质谱法测定沉积物样品的~(236)U[J];铀矿冶;2001年04期 |
2 |
叶华香;张思冲;张敏;李丽颖;;大庆贴不贴泡沉积物重金属吸附与释放研究[J];黑龙江水专学报;2007年02期 |
3 |
薛荔栋;郎印海;刘爱霞;刘洁;;黄海近岸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来源解析[J];生态环境;2008年04期 |
4 |
黄玉妹;陈来国;叶芝祥;许振成;彭晓春;张素坤;李慧;;北江沉积物中多溴联苯醚的含量水平和分布特征[J];环境化学;2009年01期 |
5 |
王桂浩;马嵩;虞坚;沈小东;潘向忠;林琦;;钱塘江富阳-杭州段表层沉积物中7种指示性多氯联苯的污染状况调查[J];科技通报;2011年03期 |
6 |
周明乐;;海水及沉积物中微量有机锡化合物的气相色谱法测定[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88年03期 |
7 |
刘飙;测定土壤和沉积物中低水平~(237)Np的α能谱法[J];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1990年06期 |
8 |
黄翠英;;ODP 第129航次在太平洋钻遇侏罗纪洋壳和沉积物[J];海洋石油;1990年06期 |
9 |
岳巍,郑达英,郭同进,池靖;环境背景值土壤、沉积物样品保存方法的研究[J];中国环境监测;1991年01期 |
10 |
John F.Machiwa;聂晶磊;;被污水部分污染的红树林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分配和再矿化[J];AMBIO-人类环境杂志;1998年08期 |
11 |
;简讯[J];化学分析计量;2001年01期 |
12 |
贾青竹,王昶,李桂菊,全燮;HCB与γ-HCH在辽河沉积物中的缺氧降解动力学[J];中国环境科学;2005年S1期 |
13 |
罗俊凌,罗爱芹,张月琴;超声与振荡提取沉积物中松散结合态磷的比较[J];岩矿测试;2005年03期 |
14 |
孙艳,何孟常,杨志峰,李杏茹,谢孟峡;黄河中下游表层沉积物中多氯联苯的污染特征[J];环境化学;2005年05期 |
15 |
路永正,董德明,沈秀娥,刘亮,李莹;曝气对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Cu,Pb,Zn和Cd释放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05年06期 |
16 |
干爱华;刘军;丁辉;李鑫钢;沈伟然;孙贻超;邵晓龙;;海河干流表层沉积物中的有机氯农药残留[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年01期 |
17 |
刘军;干爱华;丁辉;李鑫钢;王俊;沈伟然;孙贻超;邵晓龙;;大沽排污河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状况[J];化学工业与工程;2006年04期 |
18 |
刘军钛;张燕;郭碧花;;造纸沉积物及其分析[J];中国造纸;2006年08期 |
19 |
解清杰;何佳;黄卫红;陆晓华;;沉积物中六氯苯在均匀电动力学作用下的迁移[J];环境化学;2006年05期 |
20 |
李高金;周杰;;环境因子对南四湖沉积物中磷释放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年S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