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蛙》中空间词的话语研究
【摘要】:人类生活在特定的时空中,对空间词的研究历史久远。起初语言学家主要是从传统语言学的角度研究空间词,讨论了空间词的句法特征、语义意义和认知本质。然而,随着近年来语篇研究的兴起,研究者更加关注语篇中的空间表达。但是,大多数研究在阐述语篇空间建构理论的同时缺乏对语篇衔接与连贯的探讨,并只关注研究者的本族语。理解语篇就好比走迷宫,读者要成功走出这一迷宫将不得不依靠语篇中包括空间表达在内的连接成分。因此,本文主要以《蛙》的空间词为研究对象,从语篇理解的角度对汉语空间词的分类、语篇衔接与连贯作了系统说明,同时指出该研究在阅读、写作和外语学习与教学方面具备一定的启示意义。研究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空间词分类与分布的探讨,第二部分是对空间词语篇衔接与连贯的讨论。第一部分中,本文通过检索分类将《蛙》的空间词分成地点词、方位词和指示词三大类并探索了空间词的整体分布。研究发现,《蛙》中27%为空间词。依据马丁内语言的经济原则,可以断定空间词对于语篇生成与理解具有一定作用。第二部分在空间词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空间词对于语篇理解的贡献。衔接方面,依据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理论,本研究发现无论是地点词、方位词还是指示词都可以从不同方面有助于语篇衔接。它们分别通过词汇衔接、空间连接和指称功能促进语篇衔接。连贯方面,基于语境对于语篇必有成分及其顺序的制约作用,本论文分析了《蛙》的三个片段是如何在局部和整体上连贯的。在其它成分衔接连贯的前提下,本文认为只要语篇中的空间表达符合必有成分顺序,语篇便是连贯的。此外,本研究还呈现了一个理解与分析语篇的途径,即从表层的衔接开始再到深层连贯的途径。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区别传统语法中空间词的研究,将空间词看作是语篇衔接与连贯的成分。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只关注《蛙》一书,并未穷尽汉语空间词的全部例子,但本文对《蛙》中空间词的研究依旧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