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贝叶斯推理的颜色恒常性计算
【摘要】:
颜色恒常性计算是一个多学科交叉性很强的研究课题,融合了计算机视觉、信号处理、人工智能和认知科学等学科的相关技术,用于解决计算机视觉中的物体识别、对象跟踪、视频监控、图像检索等问题。目前的颜色恒常性计算算法虽然对于特定的图像能够得到比较好的结果,但是还没有一个算法能够满足各种自然图像的颜色恒常性计算要求。
针对不同的成像场景,大量不可预测的图像集,如何根据图像的物理特征选择最适合该图像的颜色恒常性算法或者算法的融合是颜色恒常性计算的又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给出了一种基于贝叶斯推理的颜色恒常性计算算法。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1)研究了色度学的基础理论和一些经典的颜色恒常性计算算法,对各个算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2)给出了基于贝叶斯推理的颜色恒常性计算算法,该算法运用威布尔(weibull)分布对图像底层特征进行统计,根据贝叶斯(Bayesian)推理得到选择各个单一算法的概率。并根据计算结果给出了两种光照估计方案:一种是选择概率值最大的单一算法进行光源估计(单一算法选择);一种是根据概率值的大小按各个算法所占的权重计算估计光源(算法融合)。
(3)最后给出了算法的详细实现步骤以及算法流程图,介绍了用于该实验的图像数据集,对本文提出的算法进行了实验,并对实验数据结果进行了客观地分析与说明,与现有算法进行比较和总结,并给出了实验结果的图像校正实例。
通过对大量的自然图像(11000多幅)进行测试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能够满足大量真实图像集的要求,能够根据不同的成像场景选择合适的算法,并将这些算法融合起来,得到图像的光源估计。该算法计算复杂度低,快捷有效,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并且比现有的很多颜色恒常性算法具有更好的性能。
|
|
|
|
1 |
秦晴,杨晓元,王育民,王志刚;一种新的数字图像隐秘检测方案[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年32期 |
2 |
陈箫枫;潘保昌;郑胜林;赵全友;;用三维曲面及截面描述图像的灰度特征[J];微计算机信息;2007年27期 |
3 |
陈国金;朱妙芬;施浒立;;小波变换与神经网络复合的图像清晰度识别研究[J];红外技术;2007年11期 |
4 |
解德义;徐政晨;;基于数学形态学的纸浆纤维图像边缘检测方法[J];电子科技;2008年12期 |
5 |
王兵;王汉;李悦;王瑞;黄啸;汤进;;基于Internet的图像检索[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1年05期 |
6 |
田岩,柳斌;基于特征塔集的遥感图像融合方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7期 |
7 |
张海波,钱清泉,徐刚,孙健国;视觉伺服机器人视界内的直接路径规划[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
8 |
竺亮;李晓辉;;基于图像特征的视频编码码率控制策略[J];信息技术;2006年06期 |
9 |
陶跃华;曾瑞;张玉琢;;图像特征维数约减的线性变换技术[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
10 |
汪维华;汪维清;;基于内容的多媒体检索技术[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年10期 |
11 |
熊智;熊卫东;冷雪飞;刘建业;;景象匹配辅助导航中多级实时匹配算法研究[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7年06期 |
12 |
龚劬;郭吉强;;一种基于DWT的双密钥自适应水印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8年27期 |
13 |
李小林;林大辉;李威;黄世国;;基于图像的昆虫远程自动识别[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
14 |
杨红颖;张文娇;胡峰丽;王向阳;;基于SVR分类的多特征彩色图像检索算法[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8年10期 |
15 |
杨怿菲;;一种基于图像特征的图像分类方法[J];现代电子技术;2009年14期 |
16 |
姚晓昆;邱桃荣;葛寒娟;刘清;王剑;;基于多层次相容粒度的图像分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
17 |
王新霞;李国梁;孙伟;;结合图像特征的平滑恢复技术[J];软件导刊;2011年02期 |
18 |
蔡珣,孟祥旭,向辉;光照色调颜色恒常性算法研究[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04年08期 |
19 |
黄国亮,邬敏贤,金国藩,姚忠兵,严瑛白;一种新的图像特征并行提取算法[J];量子电子学报;1994年02期 |
20 |
陶霖密,徐光祐;计算机视觉系统的二步法颜色恒常性[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7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