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喹唑啉结构的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设计与合成
【摘要】:癌症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近几十年来,各国研究者都在致力于开发高效、低毒的癌症治疗药物。研究表明,多种癌症有EGFR过度表达的现象,如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头颈癌等。EGFR过度表达引起下游信号的异常激活与肿瘤细胞的增殖、转移、分化、凋亡等密切相关。由于EGFR在癌症的形成中扮演及其重要的角色,EGFR已经成为癌症靶向治疗的重要靶标。以EGFR为靶标开发的上市药物Gefitinib及Erlotinib对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好的疗效,但癌细胞对Gefitinib和Erlotinib已经表现出耐药性,尤其是T790M突变引起的耐药性。本论文综合分析了上市或处于临床的EGFR抑制剂最新研究成果,根据抑制剂的构效关系及EGFR/抑制剂复合物晶体结构,选择喹唑啉为母核进行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设计与合成,共合成了87个目标化合物,并测定和分析了这些化合物的生物活性。首先,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喹唑啉并二氧六元环的衍生物。大部分的目标化合物表现了中等到显著的EGFRwt及EGFRT790M/L858R激酶抑制活性,其中21个化合物对EGFRwt激酶抑制活性小于50 n M,11个化合物对EGFRT790M/L858R突变激酶抑制活性小于100 n M。化合物N-(3-氯-4-氟苯基)-5-乙氧基-2,3-二氢-[1,4]二噁烷[2,3-f]喹唑啉-10-胺(29b1)具有最显著的EGFRwt(IC50=2.0 n M)及EGFRT790M/L858R(IC50=6.9 n M)激酶抑制活性。对激酶有显著抑制活性的化合物对肿瘤细胞H358及A549的增殖抑制能力也较强。另外,与对照药相比,大部分化合物对T293细胞毒性较低。基于上述研究成果,为探讨喹唑啉并六元氧杂环母核中六元氧杂环上取代基对生物活性的影响,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2,3-二氢-[1,4]二噁英[2,3-f]喹唑啉-10-胺衍生物,并评价这些化合物的EGFR激酶抑制活性。实验结果表明,所合成的22个目标化合物都有较好的抑制活性(10.29 n M≤IC50≤652.3 n M),其中化合物47b、47c、48b及48c对EGFRwt的抑制活性与对照药Gefitinib和Erlotinib相近,对激酶有显著抑制活性的化合物对NCI-H157肿瘤细胞的增殖也表现较强的抑制作用。与对照药相比,大部分化合物对T293细胞毒性较低。为进一步探讨母核结构与生物活性的关系,我们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吗啉酮并喹唑啉类衍生物,这些化合物大部分对EGFRwt激酶表现了较强的抑制活性。21个目标化合物中,19个的IC50值在53 n M到830 n M之间,其中4-(3-氯-4-氟苯基氨基)-6-(3-吗啉丙基)-6H-[1,4]恶嗪[3,2-g]喹唑啉-7(8H)-酮(60a8)显示出良好的的抑制效果,其IC50值为53.1 n M。对60a7与60a8进一步的生物活性研究表明,两个化合物对L858R/T790M突变的EGFR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与对照药Gefitinib与Erlotinib相比,两个化合物对H358及A549细胞显示较强的增殖抑制作用。选取81个目标化合物进行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对29a2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合理解释化合物的构效关系,为进一步结构优化,发现新型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提供了基础。
|
|
|
|
1 |
蒋巡天,许天林,华维一,朱东亚,余静,梁少梅;新型非肽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2.喹唑啉酮和喹唑啉衍生物(英文)[J];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2000年01期 |
2 |
刘冲,吴范宏,周其林*;6-溴甲基-3,4-二氢-2-甲基-4-氧代喹唑啉的合成[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1年06期 |
3 |
王功霞;张岱州;曲庆美;;2-氯-4-氨基-6,7-二甲氧基喹唑啉的合成[J];齐鲁药事;2006年09期 |
4 |
黄庄霖;;喹唑啉结构的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研究进展[J];海峡药学;2011年10期 |
5 |
罗文锋;姚舜;柳加兵;周贤思;宋航;;新型离子液体催化合成喹唑啉酮衍生物的研究[J];华西药学杂志;2012年01期 |
6 |
张英;王培义;胡德禹;金林红;杨松;;具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活性的喹唑啉衍生物研究进展[J];有机化学;2012年03期 |
7 |
徐秀荣,蔡纯一,陆洪波;N-[(3-芳基-4-喹唑啉酮)-2-硫乙酰基]-N-取代甘氨酸的合成[J];华西药学杂志;1995年02期 |
8 |
张洋;谷丹青;;4-(6,7-二甲氧基喹唑啉-4-基氨基)苯基乙酸酯的合成及结构表征[J];嘉兴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
9 |
郭小华;马玉卓;张洋;刘鹰翔;;JAK3抑制剂(E)-4-(6,7-二甲氧基喹唑啉-4-基)氨基苯基-3-(4-氯苯基)丙烯酸酯的合成及分子对接研究(英文)[J];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2011年02期 |
10 |
陈瑛,杨征宇,夏鹏;6,7-二甲氧基-2,4-二羟基喹唑啉合成工艺的改进[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5年11期 |
11 |
许传莲;郭宗香;章砚东;赵辅昆;许根俊;俞永平;;6,7-二甲氧基-4-芳胺基喹唑啉衍生物的合成与活性筛选[J];中国药学杂志;2007年22期 |
12 |
雍建平;阿吉艾克拜尔·艾萨;;新型含异噁唑环的喹唑啉衍生物的合成和抑蛋白酪氨酸酶α和ε活性研究[J];有机化学;2008年07期 |
13 |
宁微微;刘雪飞;张晓梦;郑灿辉;盛春泉;周有骏;章玲;吕加国;朱驹;;新型喹唑啉酮类先导物的设计、合成及抑制人顶体酶活性研究[J];药学实践杂志;2010年04期 |
14 |
张建康;周杏琴;钦晓峰;徐希杰;邹美芬;;EGF受体配基N_2S_2-Quinazoline的合成[J];化学试剂;2012年09期 |
15 |
胡宁,冯雷;季胺化4(3H)-喹唑啉酮类的药理学研究[J];药学情报通讯;1994年01期 |
16 |
刘昕,黄润秋,李慧英,杨昭;O-(4-喹唑啉)羟肟酸硫代酯(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J];应用化学;1999年02期 |
17 |
徐莉英,张晓菁,金冲;应用均匀设计考察 2-氯-4-氨基-6,7-二甲氧基喹唑啉合成工艺[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
18 |
曹胜利;冯玉萍;张玫;蒋宇扬;宇小青;莫卓华;;4(3H)-喹唑啉酮芳胺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评价[J];应用化学;2007年02期 |
19 |
张万年;吡唑并[5,1-b]喹唑啉-9-酮:一系列新型抗变态反应剂[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82年04期 |
20 |
曹胜利;蒋宇扬;冯玉萍;刘世英;高红核;张玫;万荣;;4(3H)-喹唑啉酮衍生物的合成及体外抗肿瘤活性[J];药学学报;2007年07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