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筏基础沉降性状的研究
【摘要】:摘 要
随着基础建设的发展,人们需要在软弱地基上修建建筑物和构筑物,对于软
土地基来说,沉降和差异沉降的控制是设计的关键。桩筏基础具有良好的承载能
力和减小沉降的功能,因此适于在软土上应用。但是由于部分精确的桩筏基础的
沉降计算方法比较复杂,需要的参数比较多,而且不易测得,计算起来费时费力;
部分计算方法所需的参数是在估计的基础上得到的,计算结果不准确,这些因素
影响了桩筏基础的推广和使用。
本文采用有限差分程序 FLAC3D,系统的分析了不同土体弹性模量、桩长、板
厚以及桩距对平均沉降、差异沉降、筏板内力、荷载分布形式的影响,得出了一
些有益的结论;文中通过对比不同的筏板分担荷载公式,主要从荷载水平和基础
的相对刚度两方面考虑,对规范公式进行了修正。针对实际工程的需要,本文在
等代实体深基础法的基础上,考虑了桩长、桩距对等因素的影响,改变了等代荷
载作用面的位置,较常规方法减小了基础压缩层的厚度,方法简单实用,适合工
程设计使用,计算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及实测结果显示了较好的一致性;文中还
通过改变桩的本身的一些性质,如桩的布置方式、桩长、桩径等,来控制基础的
差异沉降,指出控制差异沉降的合理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TU473.1
|
|
|
|
1 |
胡德贵,罗书学,赵善锐;竖向荷载作用下群桩沉降的一种实用计算方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1年02期 |
2 |
闫强刚,张永谋;一种计算桩筏基础沉降的简化方法[J];安徽建筑;1999年01期 |
3 |
张建辉,邓安福;桩筏基础优化设计的新思路[J];地下空间;2000年01期 |
4 |
宫全美;基于Mindlin位移解的群桩沉降计算[J];地下空间;2001年03期 |
5 |
张善庆,饶红旗;桩土共同作用在多高层建筑设计与加层加固中的应用和研究[J];福建建筑;2000年S1期 |
6 |
林颖孜,陈义侃;高层建筑桩、土、筏基础共同作用设计与实践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福建建筑;2000年S1期 |
7 |
杨建峰,林颖孜,张善庆;按沉降变形控制设计桩基础[J];福建建筑;2000年S1期 |
8 |
兰四清;工作性状变化对桩筏基础相互作用的影响分析[J];福建建筑;2002年02期 |
9 |
胡德贵,罗书学,赵善锐;加筋效应对群桩沉降计算的影响[J];工业建筑;2000年11期 |
10 |
舒翔,袁立民;基于 Geddes 公式计算单桩沉降的统一方法[J];工业建筑;1998年10期 |
|
|
|
|
|
1 |
钱晓丽;何陶;;变刚度群桩基础沉降预测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2期 |
2 |
靳元峻;张建辉;王维玉;郑文改;郎红光;;变刚度桩筏基础沉降规律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
3 |
沈伟,池跃君,宋二祥;考虑桩、土、垫层协同作用的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J];工程力学;2003年02期 |
4 |
陈龙珠,梁发云,丁屹;变刚度复合地基处理的有限元分析[J];工业建筑;2003年11期 |
5 |
杨凤灵;吴燕;;土质条件对水泥土桩桩身强度影响的分析[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
6 |
王幼青,张克绪,朱腾明;桩-承台-地基土相互作用试验研究[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
7 |
王幼青;衣北宇;;低承台群桩基础工作性能数值模拟研究[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6年02期 |
8 |
杨敏;王伟;;群桩沉降计算的试桩曲线法[J];结构工程师;2008年05期 |
9 |
葛忻声,龚晓南,张先明;长短桩复合地基有限元分析及设计计算方法探讨[J];建筑结构学报;2003年04期 |
10 |
李大勇,俞建霖
,龚晓南;深基坑工程中地下管线的保护问题分析[J];建筑技术;2002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