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量模型化与拥塞控制研究
【摘要】:随着互联网在科技和日常生活领域中的普遍应用,需要深入认知网络流量行为,加强网络流量控制能力,提高网络服务质量。为此,论文对网络流量建模、网络流量突发特性动态检测、网络流量预测和网络流量拥塞控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1、为了解释网络流量多重分形特性的产生原因,提出了一种新的三层结构化ON/OFF物理模型,根据互联网协议栈自上而下产生网络流量的机理,给出了模型每一层与真实流量统计特征的对应关系和物理意义,以及模型合成流量与真实流量的多重分形特性。
2、为了描述网络流量的自相似特性和多重分形特性在时间域上的时变性,提出了Hurst指数动态渐进估计算法和多重分形谱动态渐进估计算法。前者可以有效判断网络流量突发特性在全局时间域上的变化态势和在局部时间域上的调整细节,后者可以解释Hurst指数时变性的原因。
3、针对目前网络流量多步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级联树形结构的网络流量多步预测算法,利用树形结构从上至下不断递归计算底层网络流量,避免了使用随机分布拟合参数而引入的误差,算法的多步预测精度较高,并且随着预测步长的增加仍然具有很好的跟随性。
4、为了提高路由器队列长度的控制效果,提出了自适应AQM-PI控制器及参数整定算法,能够根据网络负载的变化,自适应地改变控制器参数,并根据参数与阻尼比的关系整定控制器参数,使路由器队列长度控制在期望值附近,且队列抖动为最小,提高控制器的准确性和平稳性。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P393.06
|
|
|
|
1 |
邬海涛,隆克平,吴靖,程时端,马健;带宽非对称网络中TCP性能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
2 |
杨洪勇;王福生;张嗣瀛;;离散时间系统网络拥塞控制算法的稳定性[J];东北大学学报;2006年12期 |
3 |
闫明;井元伟;沈孝钧;;不确定TCP网络中的滑模主动队列管理算法[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
4 |
王宏伟;钱晓龙;井元伟;刘晓平;;不确定时滞TCP/AQM系统的滑模控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
5 |
于振明;郭亚军;杨征;侯芳;;一种基于专家理性预期的组合预测方法及应用[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
6 |
陈惠民,蔡弘,李衍达;自相似业务:基于多分辨率采样和小波分析的Hurst系数估计方法[J];电子学报;1998年07期 |
7 |
徐晓霞,陈涛,王晓升;基于正交最小二乘算法的小波神经网络[J];电子学报;1998年10期 |
8 |
张鹏,廖建新,程时端;自相似业务量的多重分形分析[J];电子学报;2000年01期 |
9 |
徐科,徐金梧,班晓娟;基于小波分解的某些非平稳时间序列预测方法[J];电子学报;2001年04期 |
10 |
吴春明,姜明,朱淼良;几种主动式队列管理算法的比较研究[J];电子学报;2004年03期 |
|
|
|
|
|
1 |
任敬安,李建平,谢洪涛,陈飞,张敏;基于小波技术的校园网流量分形特性研究[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
2 |
魏进武;汪斌强;邬江兴;;多重分形网络流量的单队列输入排队性能研究[J];电子学报;2006年04期 |
3 |
张博;陈魏鑫;俞柏锋;;多重分形网络流量判别方法和产生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9年03期 |
4 |
魏进武,邬江兴,陈庶樵;网络流量的联合多重分形模型及特性分析[J];电子学报;2004年09期 |
5 |
丛锁,韩良秀,刘岩,高传善;基于离散小波变换的网络流量多重分形模型[J];通信学报;2003年05期 |
6 |
王变琴;余顺争;;小波法的网络流量奇异谱估计[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11年04期 |
7 |
刘东林,帅典勋;网络流量模型的非线性特征量的提取及分析[J];电子学报;2003年12期 |
8 |
洪飞;吴志美;;基于小波的多尺度网络流量预测模型[J];计算机学报;2006年01期 |
9 |
冯海亮;林青家;陈涤;陈春晓;;基于不同消失矩的多分形小波模型对网络流量的合成和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06年02期 |
10 |
杨新宇,曾明,赵瑞,吴航;分形理论在网络流量分析中的应用综述[J];计算机工程;2004年2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