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郊污灌区土壤重金属化学定时炸弹研究
【摘要】:在我国,污灌是产生重金属化学定时炸弹的主要来源。而重金属化学定时炸弹会对人类社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对其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北京市东南郊典型污灌区衙门口作为研究区域,采集了110个各类样品对其进行研究分析,探讨了重金属化学定时炸弹形成、爆发及其机理等相关问题。
首先,对研究区采集样品的分析测定及其与环境质量标准进行比较,发现研究区内用于灌溉的污水中重金属含量超标,导致了其土壤也受到了严重的重金属污染,有可能形成和爆发土壤重金属化学定时炸弹。
其次,利用静态吸附和长期累积等实验手段,模拟了土壤重金属化学定时炸弹的形成过程与机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对铅、镉、铬三种重金属的吸附都遵循Freundlich模式;在相同条件下,三种重金属通过吸附在土壤中的累积顺序从易到难依次为铬、铅、镉,但三种金属在土壤中的总量累积达到最大所需的时间相差不大。同时,考察了pH值对土壤吸附三种重金属的影响,结果显示pH对镉和铅的吸附无明显影响,而铬的吸附随pH减小而增强。
接下来,为了确定导致土壤重金属化学定时炸弹爆发的关键因素,实验模拟了研究区土壤中三种重金属的释放过程,并考察了pH
WP=4
值、温度、水土比对重金属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pH的影响最大,且对三种重金属释放具有相似的影响,即当pH值为中性时各金属释放的程度最低。另外,实验模拟了雨水冲刷过程对研究区土壤中重金属释放的影响,也得到与上述结论相似的结果。
最后,通过分析研究区土壤中重金属的各种存在形态,建立了三种重金属化学定时炸弹的形成和爆发的数学模型,并对研究区重金属化学定时炸弹的爆发情况进行评估,发现铬和镉具有潜在的化学定时炸弹爆发的威胁。
|
|
|
|
1 |
张慧智,刘云国,魏薇,黄宝荣,李欣;湖南省矿山尾砂土壤污染现状分析[J];矿冶工程;2004年05期 |
2 |
周敏;王安群;;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危害及防治措施[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年04期 |
3 |
胡新萍;;沈阳市郊蔬菜基地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状态[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7年04期 |
4 |
唐家黎;李洪香;曹志全;;通辽地区污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的调查与评价[J];光谱实验室;2007年05期 |
5 |
顾继光,周启星,王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途径及其研究进展[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03年02期 |
6 |
鲁翠萍;刘文清;赵南京;刘立拓;陈东;张玉钧;刘建国;;土壤中铜元素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测量分析[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0年11期 |
7 |
王柏青;卢钢;王耀辉;;某市工业区两种植物重金属质量分数与土壤污染的关系[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9年09期 |
8 |
赵保卫;王刚;;白银市郊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初步调查与评价[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年11期 |
9 |
王美娥;周启星;;重金属Cd、Cu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幼苗生理生化过程的影响及其毒性机理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6年12期 |
10 |
许桂芬;白羽军;;哈尔滨市蔬菜生产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价[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7年01期 |
11 |
董德明,路永正,李鱼,李海龙;吉林省部分河流与湖泊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规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5年01期 |
12 |
李丽;;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技术研究[J];辽宁化工;2011年05期 |
13 |
李永涛,吴启堂;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措施综述[J];土壤与环境;1997年02期 |
14 |
牟仁祥,陈铭学,朱智伟,应兴华;水稻重金属污染研究进展[J];生态环境;2004年03期 |
15 |
史艇,蔡士悦,阎雨平;重金属和矿物油对土壤微生物生态活性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1993年03期 |
16 |
曾清如,杨仁斌,周细红,铁柏清;铅锌矿尾矿污染区重金属的形态分布特征[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
17 |
李永涛,吴启堂;土壤污染治理方法研究[J];农业环境保护;1997年03期 |
18 |
宋玉芳,许华夏,任丽萍,宋雪英,龚平;土壤重金属污染对蔬菜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生态毒性[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3年01期 |
19 |
王新,周启星;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过程、效应及修复[J];生态科学;2004年03期 |
20 |
王玉顺;熊先哲;韩淑华;;抽吸式装置在研究土壤污染方面的应用[J];环境保护科学;1982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