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郊污灌区土壤重金属化学定时炸弹研究
【摘要】:在我国,污灌是产生重金属化学定时炸弹的主要来源。而重金属化学定时炸弹会对人类社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对其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北京市东南郊典型污灌区衙门口作为研究区域,采集了110个各类样品对其进行研究分析,探讨了重金属化学定时炸弹形成、爆发及其机理等相关问题。
首先,对研究区采集样品的分析测定及其与环境质量标准进行比较,发现研究区内用于灌溉的污水中重金属含量超标,导致了其土壤也受到了严重的重金属污染,有可能形成和爆发土壤重金属化学定时炸弹。
其次,利用静态吸附和长期累积等实验手段,模拟了土壤重金属化学定时炸弹的形成过程与机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对铅、镉、铬三种重金属的吸附都遵循Freundlich模式;在相同条件下,三种重金属通过吸附在土壤中的累积顺序从易到难依次为铬、铅、镉,但三种金属在土壤中的总量累积达到最大所需的时间相差不大。同时,考察了pH值对土壤吸附三种重金属的影响,结果显示pH对镉和铅的吸附无明显影响,而铬的吸附随pH减小而增强。
接下来,为了确定导致土壤重金属化学定时炸弹爆发的关键因素,实验模拟了研究区土壤中三种重金属的释放过程,并考察了pH
WP=4
值、温度、水土比对重金属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pH的影响最大,且对三种重金属释放具有相似的影响,即当pH值为中性时各金属释放的程度最低。另外,实验模拟了雨水冲刷过程对研究区土壤中重金属释放的影响,也得到与上述结论相似的结果。
最后,通过分析研究区土壤中重金属的各种存在形态,建立了三种重金属化学定时炸弹的形成和爆发的数学模型,并对研究区重金属化学定时炸弹的爆发情况进行评估,发现铬和镉具有潜在的化学定时炸弹爆发的威胁。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X53
|
|
|
|
1 |
严光生,谢学锦;“化学定时炸弹”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地质;2001年01期 |
2 |
夏增禄;中国主要类型土壤若干重金属临界含量和环境容量的区域分异[J];地理学报;1993年04期 |
3 |
龚子同,黄标;关于土壤中“化学定时炸弹”及其触爆因素的探讨[J];地球科学进展;1998年02期 |
4 |
莫争,王春霞,陈琴,王海,薛传金,王子健;重金属Cu,Pb,Zn,Cr,Cd在水稻植株中的富集和分布[J];环境化学;2002年02期 |
5 |
K.Czarnowska
,K.Joopkiewicz
,潘超美;用蚯蚓体内的重金属作为土壤污染的一个指标[J];环境科学丛刊;1984年09期 |
6 |
唐世荣,黄昌勇,朱祖祥;利用植物修复污染土壤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进展;1996年06期 |
7 |
夏立江,李楠,沈德中,周苑松;原位生物修复治理汞害的机制及作用[J];环境科学进展;1998年03期 |
8 |
毛美洲,刘子慧,魏金玺;湘江表层底泥中重金属化学形态的研究[J];环境科学;1981年05期 |
9 |
杨崇洁;几种金属元素进入土壤后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吸附机理的研究[J];环境科学;1989年03期 |
10 |
夏星辉,陈静生;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法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1997年03期 |
|
|
|
|
|
1 |
谢学锦;化学定时炸弹研究[J];中国地质;1993年11期 |
2 |
上官行健,王明星,陈德章,沈壬兴;稻田CH_4的传输[J];地球科学进展;1993年05期 |
3 |
俞穆清,王稔华,刘桂琴;巯基与汞的亲合作用在汞的环境化学研究中的意义与应用[J];环境化学;1982年01期 |
4 |
彭安,贾金平,周移;硒(Ⅳ)对无机汞生物甲基化影响的初步研究[J];环境化学;1990年01期 |
5 |
熊礼明,鲁如坤;土壤有效Cd浸提剂对Cd的浸提机制[J];环境化学;1992年03期 |
6 |
罗厚枚,王宏康;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对作物的影响[J];环境化学;1994年05期 |
7 |
唐世荣,黄昌勇,朱祖祥;利用植物修复污染土壤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进展;1996年06期 |
8 |
张久根,蔡士悦;国内土壤污染研究状况[J];环境科学研究;1990年01期 |
9 |
赵志强,牛军峰,全燮;环境中有害金属植物修复的生理机制及进展[J];环境科学研究;2000年05期 |
10 |
陈静生;重金属在环境中的迁移(下)[J];环境科学;1978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