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释放源的三维瞬态重气扩散模型及数值研究
【摘要】:现代工业大量生产和使用有毒的、易燃的或易爆的危险物质。如果发生意外泄漏事故,其中的一些物质往往形成比空气重的气云,即所谓的重气云。重气云经常在地面附近形成,在靠近工厂的人口密集区扩散,造成巨大的危害,因此有必要对危险物质释放到环境中所造成的后果进行定量风险评价。目前可提供人们作风险评价及预防改善措施的有效数据是非常有限的,而基于CFD方法的三维传递现象模型能很好地描述重气在大气湍流运动中的物理现象,具有广泛的通用性。因此本文应用CFD方法,利用自编程序,在计算机上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重气在大气中的扩散过程,以便为风险评价和预防措施的改进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本文针对气体释放源提出了释放气体在大气中输运与扩散的控制微分方程,采用浮力修正的κ-ε方程湍流模型,并运用控制容积法离散化方程,用SIMPLE方法对离散化方程进行求解。
为验证模型的准确性以及计算程序的正确性,文中以Thorney ISland Phase I Trial 008瞬时释放试验为背景进行了数值模拟,能直观地给出重气云在大气中扩散的重力下沉、空气卷吸、涡旋产生等一系列现象,给出了不同时刻的释放气体浓度和速度分量的空间分布,特别是对测量点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这说明本文提出的模型和算法是可行的。
为进一步研究重气连续性释放的扩散过程,文中分别对重气竖直向上和水平向下风方向连续喷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影响重气扩散过程的重要参数,包括大气风速、释放气体密度和释放速率等对扩散过程的影响进行较详细的研究,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果。
|
|
|
|
1 |
刘凯歌;;有毒气体扩散风险分析模型探析[J];安防科技;2011年09期 |
2 |
沈斐敏,伍良;燃气泄漏风险评价中不确定性问题的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2年01期 |
3 |
林亲铁,李适宇,厉红梅;基于生命周期分析的致癌排放物人体健康风险评价[J];化工环保;2004年05期 |
4 |
董玉瑛,雷炳莉;多介质逸度模型的应用与展望[J];化工环保;2005年03期 |
5 |
林静;安全助我飞翔[J];劳动保护;2005年11期 |
6 |
武永生;;安全风险评价两种方法比较研究[J];安防科技;2005年06期 |
7 |
袁方;;工程项目风险评价方法的选择[J];石油化工安全技术;2006年01期 |
8 |
黄安清;刘玲平;廖琦;;非煤矿山机电设备风险评价及控制[J];中国矿山工程;2006年04期 |
9 |
赵风兰;高红莉;慕兰;文春波;杨文新;胡纪鹏;;硅钾肥产业化风险评价及前景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年06期 |
10 |
赵永涛;;油气管道风险评价研究[J];安全;2007年08期 |
11 |
洪冰;;对如何开展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建议[J];环境保护科学;2007年06期 |
12 |
刘桐;游桂云;;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胸腺素α_1研发项目风险评价[J];中国水运(下半月);2009年01期 |
13 |
薛建;;HSE管理体系风险评价中的常见问题[J];安全、健康和环境;2009年10期 |
14 |
赵志慧;;企业安全风险评价方法探讨[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10年06期 |
15 |
龚俊勇;彭小珍;廖新俤;;广东省梅州市农地畜禽粪便环境风险评价[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1年03期 |
16 |
李礼;孙文亮;孔庆珍;;青岛市燃气管道风险评价探讨[J];现代化工;2011年S1期 |
17 |
唐敬春,尤宏,孟宪林,胡松涛;转基因生物风险评价的实践与发展[J];环境保护科学;2002年03期 |
18 |
夏峰,吴晓青,洪尚群,蔡守秋,董海京,邓晴;环境政策风险评价的原理方法和技术——兼论政策环境风险评价[J];环境导报;2003年24期 |
19 |
蒋忠文;;浅谈风险评价在聚丙烯生产中的应用[J];石油化工安全技术;2006年05期 |
20 |
张映映;冯流;刘征涛;;长江口区域水体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价[J];环境科学研究;2007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