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曲面法优化铜绿微囊藻生长条件研究
【摘要】:
本论文以“我国湖泊营养物基准和富营养化控制标准研究课题”为依托,以铜绿微囊藻为研究对象,在室内条件下,采用响应曲面法考察温度、光照强度、pH、N、P、Fe、Mg、Ca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输入-响应关系,同时研究了不同形态氮源(NO3--N和NH4+-N)的影响,为湖泊营养物基准参照状态的确定提供参考。
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两水平Plackett-Burman筛选设计,确立了NO3--N为氮源时的主效应因子有:NaNO3、K2HPO4、Fe·citrate·H2O和温度,其中温度的影响最显著,其Effect值为3.9708, K2HPO4浓度增加抑制了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其它因子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起促进作用;NH4+-N为氮源时的主效应因子有4个,其影响值大小依次为:温度光照强度Fe·citrate·H2ONH4Cl (Etemperature= 2.7340, Elight int ensity=1.1465, EFe·citrate·H2O= 0.9944,ENH4Cl=-0.8869)其中NH4Cl抑制了铜绿微囊藻的生长。
在确立了主效应因子后,采用三水平Box-Behnken设计进行优化,结果发现:无论是硝态氮还是氨态氮为氮源,各因子对藻细胞最大现存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它们单独作用上。尽管各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并不显著,但与其它因子间的交互作用相比,有些因子间的交互作用相对显著。如:以硝态氮为氮源时,NaNO3和K2HPO4的交互作用、K2HPO4和Fe·citrate·H2O的交互作用;以氨态氮为氮源时,温度和光照强度的交互作用。硝态氮为氮源时,铜绿微囊藻的最佳生长条件是:温度为29℃,K2HPO4为0.057 mmol·L-1, NaNO3为1.059 mmol·L-1, Fe·citrate·H2O为0.024mmol·L-1;氨态氮为氮源时,铜绿微囊藻的最佳生长条件是:NH4Cl为1.059mmol·L-1,Fe·citrate·H2O为0.016 mmol·L-1,温度为26℃,光照强度为71μmol·(m2·s)-1。
模型验证的结果显示:在室内实验的条件下,以统计学为基础的实验方法能够更快更有效地揭示了环境因子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
|
|
|
1 |
郭丽红;陈小兰;黄子玥;张岸;;信号分子N-乙酰高丝氨酸内酯(AHLs)诱导铜绿微囊藻细胞凋亡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9期 |
2 |
张树林;邢克智;周艳;;铜离子对铜绿微囊藻的急性毒性效应[J];水产科学;2007年06期 |
3 |
牛丹丹;郑青松;刘兆普;张娜;汪辉;姚瑶;;溶藻细菌YZ对铜绿微囊藻的溶藻特性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1年02期 |
4 |
郭丽红;陈小兰;黄子玥;张岸;;信号分子N-乙酰高丝氨酸内酯(AHLs)诱导铜绿微囊藻细胞凋亡的研究(英文)[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1年01期 |
5 |
刘雷;陈莲花;刘浩;郑子英;;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铜绿微囊藻光合作用的影响[J];日用化学工业;2008年05期 |
6 |
史小丽,王凤平,蒋丽娟,周治,杨柳燕,孔志明,高光,秦伯强;温度对外源性~(32)P在水、铜绿微囊藻和底泥中迁移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3年11期 |
7 |
刘振儒,田重威;壳聚糖复合粘土矿凝聚铜绿微囊藻的研究[J];环境工程;2004年03期 |
8 |
杨柳燕,王勤,史小丽,蒋丽娟,肖琳,秦伯强;铜绿微囊藻磷代谢过程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5年04期 |
9 |
喻融;周瑞;刘芳遐;罗小虎;张义芳;;一种筛选溶藻放线菌的新方法[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5年04期 |
10 |
张维昊;周连凤;吴小刚;宋立荣;;菖蒲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作用[J];中国环境科学;2006年03期 |
11 |
陈坤;杨桂芳;田华;饶本强;;强光下NO对铜绿微囊藻抗氧化酶活性和叶绿素荧光的影响[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
12 |
张丽霞;朱涛;张雅婷;陈坤;;不同光强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的影响[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
13 |
邹鹏;王刚;杨柳燕;肖琳;蒋丽娟;魏钟波;;铜绿微囊藻对金鱼藻生长的影响[J];科技信息;2009年01期 |
14 |
胡廷尖;王雨辰;陈丰刚;严力蛟;练青平;刘士力;;凤眼莲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抑制作用研究[J];水生态学杂志;2010年06期 |
15 |
马宏瑞;章欣;王晓蓉;耿金菊;顾雪元;;芽孢杆菌Z5溶铜绿微囊藻特性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1年05期 |
16 |
代瑞华;刘会娟;曲久辉;;铜绿微囊藻中磷酸腺苷的提取及分析[J];分析化学;2007年12期 |
17 |
张余霞;张玲;张阳阳;李倩;陆长梅;吴国荣;张卫明;;盐京九号水稻秸秆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的抑制作用[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8年03期 |
18 |
洪喻;胡洪营;黄晶晶;迫田章义;下桥雅树;李锋民;;芦竹抑藻物质的初步分离及抑制铜绿微囊藻的效果[J];环境化学;2008年06期 |
19 |
王祥荣;胡欢;母锐敏;许博;樊正球;;1株铜绿微囊藻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溶藻特征[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
20 |
向丽;邹华;黄亚元;张培培;朱燕;;稻秆对铜绿微囊藻抑制作用的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11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