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亲聚合物接枝改性纸基分离膜
【摘要】:
在生物大分子分离领域,基于疏水作用的膜色谱技术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膜色谱除了拥有柱色谱物质交换效率高的优点外,还拥有柱色谱所不具备的运行压差小、通量高、易于规模化等优势。
本研究的目的是制备一种两亲聚合物接枝改性的纸基蛋白分离膜。在滤纸表面接枝时,使用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NIPAm-丙烯酸酯共聚大分子单体获得支化接枝链,从而获得PNIPAm均聚物主链(LCST=31℃)和NIPAm-丙烯酸酯共聚大分子单体支链(LCST低于31℃),利用两亲聚合物链段的亲水—疏水性随温度转变,及其与蛋白的疏水相互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变化,来控制吸附和解吸,实现蛋白质的分离提纯。
研究工作包括:
1、大分子单体的合成。制备不同丙烯酸丁酯(BA)含量的P(NIPAm-BA)大分子单体,用1H-NMR、紫外光谱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端基分析法测定了分子量。
2、考察P(NIPAm-BA)大分子单体水溶液特性,以便更好的研究改性膜接枝链疏水特性。用浊度法和光散射法测定了不同BA含量的P(NIPAm-BA)大分子单体水溶液的温敏相转变行为。此类共聚大分子单体温敏性的研究,为制备具有较低操作温度的纸基蛋白色谱分离膜提供理论指导。
3、以滤纸作为基质膜,通过紫外光引发接枝聚合将NIPAm、所制得的P(NIPAm-BA)大分子单体接枝到滤纸纤维上,制备以PNIPAm均聚物为主链和P(NIPAm-BA)共聚物为支链的接枝改性纸基色谱膜。用电镜对所得分离膜的表面形态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分离膜在不同温度下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吸/脱附行为,并与P(NIPAm-BA)均聚物改性的分离膜进行比较,证实支化接枝改性纸基分离膜吸/脱附能力有所提高。
|
|
|
|
1 |
翟羽伸;;可用温度调节透过速度的分离膜[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1988年03期 |
2 |
朱同荣;;日本第一套分离膜回收重整氢装置[J];石油炼制与化工;1987年04期 |
3 |
李淑英,王华,马力,张振邦;微孔阳极氧化铝膜的制备及膜的耐蚀性研究[J];表面技术;2000年04期 |
4 |
张丹霞,王保国,陈翠仙;等离子体技术在膜分离领域的应用[J];膜科学与技术;2002年04期 |
5 |
潘成强,钱君律,伍艳辉;无机/有机复合分离膜研究与应用进展[J];江苏化工;2003年04期 |
6 |
安树林,石波,肖长发,张宇峰;聚丙烯腈/聚氨酯熔纺—拉伸致孔分离膜共混结构的研究[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
7 |
邹盛欧;;高性能的醇浓缩膜[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1987年10期 |
8 |
;聚氯乙烯合金分离膜前景广阔[J];聚氯乙烯;2000年01期 |
9 |
杜中杰,张晨,励杭泉;浓乳液方法制备微孔结构分离膜(英语)[J];合成橡胶工业;2002年06期 |
10 |
周水琴;丁马太;杨建灵;蔡启瑞;;载体促进输送膜进展[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1993年03期 |
11 |
于德才;洪广言;;溶胶-凝胶法制备氧化铝分离膜[J];功能材料;1993年01期 |
12 |
汪勇,程博闻,杜启云;分离膜用纤维素材料改性研究的进展[J];膜科学与技术;2002年04期 |
13 |
吴礼光;高从;;微乳液聚合在分离膜制备中的应用研究[J];化工时刊;2007年09期 |
14 |
吕洪久;;逆渗透分离膜的最近动向[J];化工新型材料;1984年09期 |
15 |
刘桂香,黄向阳,徐仁贤;干湿法纺制聚砜中空纤维N2-H2分离膜(Ⅱ)凝胶条件的影响[J];膜科学与技术;1996年02期 |
16 |
郑领英;膜分离与分离膜[J];高分子通报;1999年03期 |
17 |
王一平,朱丽,张金利,胡彤宇,李韦华;仿生制备SiO_2分离膜的实验[J];化学工程;2005年01期 |
18 |
谢品品;李淑英;;微孔阳极氧化铝膜的制备及分离应用研究进展[J];宁波化工;2009年02期 |
19 |
沈之荃,张一烽,江东林;高选择性透过二氧化硫气体分离膜的研究 (Ⅳ)不同烃基乙烯基亚砜接枝聚乙烯醇膜的透过性能[J];高分子学报;1995年04期 |
20 |
陈观文;日本分离膜产业的现状[J];膜科学与技术;1996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