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网络的身份认证与内容安全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身份认证与内容安全是通信安全的两个关键问题,也是3G网络安全研究的两个重要课题。3G网络的主要特点是除了传统话音业务外,还提供丰富的多媒体数据业务,因此又称为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多样化对3G的网络接入安全性以及业务数据内容的安全性提出了新的需求。
3G网络中,网络接入安全的核心技术之一就是身份认证和密钥协商,因为身份认证与密钥协商是实现安全通信、保护用户与运营商利益的首要保证。作为呼叫建立的一部分,身份认证与密钥协商协议在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因此,对3G身份认证和密钥协商协议的安全性分析和改进一直是3G安全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3G网络的多媒体数据业务内容安全是近年来出现的研究领域,已有不少研究成果。3G网络的开放特性与多媒体数据的易于无损拷贝、分发等特性,使得多媒体内容的保护与管理技术的研究更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数字水印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多媒体信息安全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目前主要的应用领域是数字内容的版权标示与版权保护;内容认证和完整性检验等。本论文以3G网络的认证与密钥协商机制以及以数字版权管理为基础的多媒体内容版权保护技术为研究内容,设计一种可抵抗中间人攻击的认证与密钥协商协议模型和两种用于版权保护的多媒体数字水印算法,并且对3G网络的数字版权管理标准的互联互通问题进行了探讨。本论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3G网络的身份认证与密钥协商协议进行了安全性分析。在对3G网络的安全框架体系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3G网络的身份认证与密钥协商协议的安全性,得出了目前3G网络身份认证与密钥协商的安全隐患。
2.设计了一种可抵抗MITM攻击的改进AKA协议。基于对3G网络的身份认证与密钥协商(AKA)协议的安全性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算法的AKA协议模型(简称为DH-AKA协议)。该协议模型继承了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算法的优点,避免了Diffie-Hellman算法的无法进行身份认证的缺点。经过安全性能评估,证明该协议可抵抗MITM攻击,可以实现ME与VLR以及VLR与HLR之间基于共享密钥的双向身份认证机制;此外,“一次一密”的密钥生成机制保证了协议的前向保密性、数据完整性保护等安全性能,提高了3G系统的抗破坏能力。
3.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缘检测的数字图像水印算法。通过对数字图像数据冗余及边缘检测特性的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图像边缘检测的图像数字水印算法,该算法将水印信息嵌入到图像的边缘信息中,实现了水印信息与图像中的关键元素的绑定,该算法对无损压缩格式变换具有鲁棒性,可以实施对数字图像有关属性的有效保护。
4.提出一种基于多位回声核和时域扩频技术的数字音频水印算法。该算法在深入分析回声隐藏水印技术的基础上,将多位回声核与时域扩频技术相结合,在利用扩频技术对水印信息进行扩展后,利用多位回声核将水印信息嵌入在数字音频中。实验表明,时域扩频技术保证该算法可以抵抗DA和AD转换攻击,多位回声核的优势弥补了扩频技术带来的水印容量损失。
5.针对目前的DRM标准没有统一的标准的问题,设计了一种DRM桥机制。针对3G网络与其他网络的DRM标准之间缺乏互操作性的问题,对目前的DRM互联互通研究进行了分析,仿照硬件桥的概念,设计了一种DRM桥机制,各个网络域中由DRM桥负责实现网络间的DRM互操作,其特点是离线工作
|
|
|
|
1 |
邓所云,胡正名,钮心忻,杨义先;移动通信中的双向认证与密钥协商新协议[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
2 |
陈德伟;对基于广义逆矩阵密钥协商协议及其改进的攻击[J];通信技术;2002年11期 |
3 |
李海刚,吴启迪;基于软件代理的应用系统安全性设计与实现[J];微型电脑应用;2003年07期 |
4 |
张帆,马建峰;WAPI认证机制的性能和安全性分析[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
5 |
李海刚,吴启迪;基于软件代理的应用系统安全性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年16期 |
6 |
林雪红,吴伟陵;GSM向3G演进系统安全的改进[J];电讯技术;2004年05期 |
7 |
廖国威;杨军;邓中亮;;IGRS基础协议中的安全机制[J];计算机安全;2006年03期 |
8 |
李方伟;李维科;;一个适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的高效双向认证和密钥协商协议(英文)[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
9 |
刘佳潇;曾光;韩文报;;改进的3G认证与密钥协商协议[J];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
10 |
薛开平;洪佩琳;李津生;杨福荣;;一种新的适合P2P组通信的层次化组密钥协商方案[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7年08期 |
11 |
杨立身;张萍;陈艳格;;基于IPv4/v6下的IPSec与防火墙协同问题研究[J];通信技术;2008年06期 |
12 |
彭志娟;徐慧;严燕;;无线传感器网络可认证密钥协商协议[J];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
13 |
陈礼青;;基于身份的椭圆曲线密码体制安全组播方案[J];计算机工程;2010年12期 |
14 |
张跃进;;基于ECC的智能光网络密钥协商及认证研究[J];光通信技术;2010年10期 |
15 |
王泽成,王文龙,李志斌;基于身份的可认证会议密钥协商[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4年10期 |
16 |
刘含,谷大武,石庆祖;无线局域网中基于身份的密钥协商与鉴别方案[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08期 |
17 |
王宇飞;范明钰;王光卫;;一种基于HTTP摘要认证的SIP安全机制[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
18 |
龚力;;数据加密中的密钥管理和协商技术[J];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24期 |
19 |
张金颖;邓子健;;基于身份的密钥协商方案[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7年03期 |
20 |
刘文艳;;基于GDH的协商式虚拟动态子群组密钥管理方案[J];计算机应用;2007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