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面向高速移动平台的毫米波波束成形与波束追踪技术研究

郑婷婷  
【摘要】:毫米波因具有高频点、带宽大等特性被国际电信联盟(ITU,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定义为第五代移动通信候选频段。同时无人机作为第五代移动通信典型业务场景已被广泛地应用在民用市场。因此本论文主要研究面向第五代移动通信的无人机平台毫米波频段通信相关问题。本论文的贡献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针对大规模阵列天线混合波束成形中预编码矩阵求解复杂度高、开销大的问题,探索毫米波信道传输稀疏特性,提出毫米波信道稀疏度表征方法。结合压缩感知技术提出基于正交匹配追踪的波束成形算法,对混合预编码矩阵进行降维处理,以降低其求解复杂度。仿真验证混合预编码矩阵求解的复杂度由发射天线个数平方的同阶量O(Nt2)降低至发射端射频链的同阶量O(NtRF);2)针对提高不同移动状态下无人机波束成形的鲁棒性问题,提出基于无人机移动状态运动参数可观测的卡尔曼滤波迭代修正算法,提升无人机毫米波频段波束追踪性能。仿真结果验证与传统低频段波束追踪算法相比,所提出的基于卡尔曼滤波的毫米波波束追踪算法可有效降低算法开销度至O(alog(△t)、追踪误差度至E(σ2);3)针对毫米波频段空中无人机多机群通信系统容量提升的难题,提出动态迭代的波束和功率分配方法,降低波束间干扰对系统容量的影响。仿真结果验证与传统的单一分配机制相比,波束与功率联合迭代式分配方法可有效提高无人机群频谱效率至50%。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鹏;马楠;张璐;;卫星通信中数字波束成形关键技术研究[J];数字通信世界;2017年09期
2 周穗瑜;;生物医学超声波束成形单一换能器电极的设计[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87年03期
3 梁健;摆玉龙;;基于特征波束成形的功率分配算法[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6期
4 高新涛;赵季红;曲桦;;基于随机波束成形的多天线用户系统的容量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6期
5 党军宏;潘亚汉;;无相位反馈的分布式发射波束成形技术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2年05期
6 许磊;任灵芝;蒋全胜;;基于稀疏网络中机会波束成形技术的算法[J];滁州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7 林静;宋荣方;;机会波束成形系统中一种新的调度方案[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8 束锋;杨淑萍;许正文;秦耀璐;王进;周小波;刘婷婷;;毫米波无线通信系统混合波束成形综述[J];数据采集与处理;2017年03期
9 陈雪艳;郭莉;林家儒;;认知双向中继网络下分布式鲁棒波束成形[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4年06期
10 赵发勇;酆广增;;基于优化恒模算法的盲波束成形[J];无线电工程;2007年04期
11 刘立伟,王战涛,陈涛;多速率CDMA系统下行波束成形的联合多变量优化[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4年11期
12 刘璐;赵国庆;;数字波束成形中峰均比抑制方法的研究[J];通信学报;2018年02期
13 何世文;黄永明;杨绿溪;;基于公平性对偶理论的多小区下行协同波束成形算法[J];通信学报;2013年01期
14 王伟;安立源;章国安;张士兵;;能量受限全双工双向中继系统的波束成形设计[J];通信学报;2018年02期
15 鲁经纬;朱翠涛;;非正交多址系统两级波束成形算法[J];信息通信;2018年05期
16 张仕宇;冯辉;宗志远;刘凯;杨涛;胡波;;一种水平和垂直联合优化的3D波束成形算法[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5期
17 范章君;郭道省;张邦宁;;放大转发双向中继系统中降低总功率的波束成形设计[J];信号处理;2013年05期
18 王磊;汪智勇;卫国;;有噪反馈下的分布式波束成形码本设计[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11年11期
19 李启虎,孙长瑜,孙增,蔡惠智,刘正元,乔均;声呐信号处理中时域数字多波束成形的新方法[J];声学学报;1993年06期
20 朱翠涛;吕兴茹;;一种基于单调优化的多小区分布式波束成形算法[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玉奇;杨明川;;卫星多波束天线自适应波束成形算法分与仿真[A];第十二届卫星通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2 唐创;李天;李萌;于彦涛;;基于特征模式的波束成形研究与实现[A];2017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7年
3 高镇;赵明;潘文;王京;;分布式地基波束成形技术[A];第九届卫星通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杨永记;谢显中;;JT和智能天线下行波束成形联合优化的研究[A];2007(第13届)全国电子电镀学术年会暨绿色电子制造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丁冬冬;束锋;王建新;陆锦辉;;自动识别系统中基于接收波束成形的同信道干扰抑制[A];2013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13年
6 朱政宇;楚征;周福辉;;基于SWIPT的分布式天线系统中鲁棒波束成形和功率分裂联合设计算法[A];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分9“互联网+”:传统产业变革新动能论坛论文集[C];2017年
7 王冰;李健;程宇新;吴建军;;一种用于动态波束成形网络加权系数求解的变步长LMS算法[A];第十三届卫星通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7年
8 王坤昊;李伟明;薛正辉;任武;;用于5G移动终端的宽带毫米波阵列天线[A];2017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7年
9 董健;张玲;;一种提高精细化覆盖的TD-SCDMA网络规划方法[A];2013年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10 钟俊;彭启琮;;有限比特反馈下OFDM系统的预编码技术[A];中国通信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博雅;基于低复杂度自适应信号处理的波束成形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孙晓颖;CDMA每路径权矢量波束成形与功率控制[D];吉林大学;2005年
3 董涛;现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智能天线和空时编码技术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4 李钰;OFDM系统波束成形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5 顾宇杰;鲁棒自适应波束成形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6 王磊;分布式波束成形下的中继协作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7 张涛;导向矢量失配条件下的稳健自适应波束成形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8 王梓斌;线性非再生双向中继协同无线通信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9 杨烨;无线中继网络中的协作传输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10 刘晓明;煤矿巷道移动微波输能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晟骜;基于波束成形的接入问题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2 张智航;毫米波低复杂度DOA估计与波束成形技术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3 郑婷婷;面向高速移动平台的毫米波波束成形与波束追踪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8年
4 吴惠文;毫米波混合波束成形系统中的用户调度方案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8年
5 邹颖;基于混合波束成形的自适应跟踪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6 朱德华;无线传感网中基于有限反馈的波束成形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7 罗瑞;大规模MIMO波束成形关键技术研究及验证[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8 左跃;基于LTE的ATG通信系统仿真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9 雷贺男;认知无线网络中多中继波束成形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6年
10 郝佳伟;认知无线网络中分布式波束成形的同步技术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本报记者 张彤;无线干扰免疫力报告[N];网络世界;2010年
2 清水;Wi—Fi 802.11n仍在完善中[N];计算机世界;2011年
3 本报记者 卜娜;大规模Wi—Fi应用亟待跨过“干扰”门槛[N];中国计算机报;2012年
4 ;WiMAX标准的特点[N];人民邮电;2005年
5 本报记者 李秀远;高通:低频、高频一个都不能少[N];通信产业报;201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