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陶均,李玲;蓝猪耳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条件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
2 |
陈素红,扬延红,廖景平,田惠桥;蓝猪耳卵细胞和合子的分离[J];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2005年04期 |
3 |
齐淑艳,陈正菊;关于一品红的胚囊类型的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6期 |
4 |
国凤利;矮生菜豆胚囊的营养[J];西北植物学报;1991年04期 |
5 |
杨小菊,张友德,李和平;龙须草无融合生殖现象研究Ⅰ.胚囊的起源和发育[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8年06期 |
6 |
路安民;;毛合草的一种异常胚囊[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1988年02期 |
7 |
姚家琳,夏仁学,马梦亭,傅文吾;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B1.)空苞形成因子的研究——Ⅱ.板栗空苞的胚胎学[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89年03期 |
8 |
孙芹,张劲松,杨弘远;甘蓝型油菜珠孔与胚囊的超微结构研究[J];植物研究;1996年01期 |
9 |
王迎春,田虹,杨持;绵刺(Potaninia mongolica)无融合生殖的胚胎学研究[J];中国沙漠;2002年03期 |
10 |
房克凤,孙蒙祥,周嫦;烟草与蓝猪耳胚胎发生中细胞表面三种凝集素受体的动态分布[J];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2003年05期 |
11 |
徐汉卿;落葵的花粉粒和胚囊的形成与发育[J];云南植物研究;1986年03期 |
12 |
杨弘远;;金鱼草珠被绒毡层壁囊的分离与鉴定[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1989年11期 |
13 |
叶秀麟,杨子德,徐是雄,佟穗海;鹤顶兰胚囊发育过程中微管变化的共焦显微镜观察[J];植物学报;1996年09期 |
14 |
杜中,赵世绪,凌祖铭;观察植物胚胎发育的简便方法[J];植物杂志;1996年04期 |
15 |
尚富德,李锁平,崔一蕾,周莲香;凤尾兰胚胎学研究(Ⅰ):花粉粒的发育和胚囊的形成[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
16 |
郭海滨;卢永根;冯九焕;杨秉耀;刘向东;;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对同源四倍体水稻胚囊形成与发育的进一步观察[J];激光生物学报;2006年02期 |
17 |
代西梅;黄群策;秦广雍;;水稻双受精过程的共聚焦显微镜观察[J];广西植物;2008年01期 |
18 |
周嫦,杨弘远;诱导水稻胚囊产生愈伤组织的离体实验[J];遗传;1981年05期 |
19 |
刘林德,王仲礼,田国伟,申家恒;刺五加开花后雌蕊的发育状态与受精作用[J];植物分类学报;1998年02期 |
20 |
;棉花受精过程细胞学的初步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58年0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