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胆碱酯酶剂亚致死剂量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乙酰胆碱酯酶诱导作用的研究
【摘要】:
本文以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敏感品系(SS-H)为对象,系统研究了抗胆碱酯酶剂亚致死剂量对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诱导作用,并对棉铃虫AChE进行了部分纯化,初步研究了棉铃虫对杀虫药剂耐性的分子机制。具体结果如下:
1.选用3种抗胆碱酯酶剂亚致死剂量(LD_(10))处理棉铃虫3龄幼虫24h后,测定存活幼虫对辛硫磷、马拉硫磷、灭多威、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5种杀虫药剂敏感度的变化。结果显示不同抗胆碱酯酶剂的诱导作用不同,导致棉铃虫对不同杀虫药剂敏感度的变化存在差异。
2.辛硫磷亚致死剂量(LD_(10))诱导棉铃虫144h内,AChE活性下降,对底物(ATCh)的亲和力在其诱导的48h内无明显变化。马拉硫磷和灭多威LD_(10)剂量诱导对棉铃虫AChE活性诱导增加效应较为明显,但48h内对底物的亲和力却明显降低。在对照组K_m值明显升高的72~120h内,3个处理组K_m值同本组其他时间段K_m值相比无明显变化。
3.辛硫磷不同剂量对棉铃虫幼虫AChE比活力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马拉硫磷和灭多威对AChE的诱导则是随着剂量的增加,存在先抑制后诱导增加的作用。相同剂量下,灭多威的诱导增加效应较马拉硫磷明显。
4.辛硫磷LD_(10)剂量连续诱导棉铃虫4代,对AChE比活力和V_(max)作用表现为先抑制后诱导增加,但变化幅度较小。马拉硫磷和灭多威LD_(10)剂量诱导棉铃虫幼虫两代后,对乙酰胆碱酯酶的诱导作用不明显。长期诱导过程中,三种药剂LD_(10)剂量均明显影响昆虫生长发育。
5.比较研究了棉铃虫两个敏感品系(SS-N和SS-H)和一个抗性种群(山东阳谷,RR-Y)对3种抗胆碱酯酶剂的耐药性,同SS-N品系相比,RR-Y对辛硫磷、马拉硫磷和灭多威的抗性分别为7,13和20倍。同SS-H品系相比,SS-N品系对三种药剂更敏感。动力学研究表明棉铃虫3个品系AChE的比活力和V_(max)没有显著差异,而AChE对底物ATCh的亲和力(K_m)RR-Y却显著低于敏感品系。采用RT-PCR技术从棉铃虫成虫头部克隆了AChE基因片段并制备探针进行Southern杂交,证明在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抗性棉铃虫中不存在乙酰胆碱酯酶基因的扩增。对抗胆碱酯酶剂亚致死剂量各处理组AChE Southern杂交表明,在亚致死剂量处理后,对AChE活性的诱导作用不是由于乙酰胆碱酯酶基因的扩增。
6.抗胆碱酯酶剂亚致死剂量处理24h后,对棉铃虫AChE的密度梯度离心结果显示,处理前后AChE活性分布的变化在各梯度层差异显著,可能是由于抗胆碱酯酶剂亚致死剂量处理使棉铃虫AChE分子型的亚基结合发生改变造成的。棉铃虫对照及处理组AChE不同分子型敏感度的研究表明,对毒扁豆碱及灭多威抑制均相对敏感的5.3 S AChE和只对毒扁豆碱的抑制相对敏感的8.7 S AChE,处理后其I_(50)值与对照相比明显升高,预示抗胆碱酯酶剂亚致死剂量引起的AChE活性和对底物亲和力的改变,可能是某些分子型分布比例及其对抑制剂敏感的AChE分子型敏感度发生改变的综合效应。
7.采用CEA亲和层析法对棉铃虫AChE进行分离纯化,通过Sephadex G-25、Sephadex G-200凝胶层析及CEA亲和层析,得到纯化倍数为206倍的棉铃虫AChE,纯化效率为30%。
|
|
|
|
1 |
张赛群,朱红梅,周涵韬,史怀,车建美,曹宜,刘波,朱育菁;紫外线对番茄青枯菌致病性变化的影响[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S1期 |
2 |
穆兰芳;董双林;杨智化;;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对昆虫性信息素通讯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J];植物保护学报;2005年02期 |
3 |
古德就,余明恩,侯任环,李哲怀;农药亚致死剂量对菜蚜茧蜂搜索行为影响的研究[J];生态学报;1991年04期 |
4 |
黄居昌;陈家骅;王良威;邹明权;邹淑金;;几种杀虫剂对荔蝽平腹小蜂(Anastatus japonicus Ashmead)的影响[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3期 |
5 |
高海燕;王静;朱九生;乔雄梧;;亚致死剂量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家蚕食物利用的影响[J];农药学学报;2008年03期 |
6 |
杜智化,杜家纬,周弘春,许少甫;亚致死剂量的毒扁豆碱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化学通讯系统的干扰作用(英文)[J];Entomologia Sinica;2000年03期 |
7 |
许小龙;徐德进;徐广春;顾中言;;氯虫苯甲酰胺对斜纹夜蛾的亚致死效应[J];江苏农业科学;2010年01期 |
8 |
孙兆贵,王元秀;亚致死剂量的雷公藤抑制赤拟谷盗种群增殖和增加农药敏感性[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
9 |
曾春祥;王进军;;吡虫啉亚致死剂量处理对桃蚜乙酰胆碱酯酶的时间与剂量效应[J];植物保护;2007年02期 |
10 |
陈文胜;崔志新;刘丽屏;王蕴波;;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对六斑月瓢虫捕食作用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08年12期 |
11 |
黄诚华;姚洪渭;叶恭银;程家安;;氟虫腈亚致死剂量处理对二化螟和大螟幼虫体内解毒酶系活力的影响[J];中国水稻科学;2006年04期 |
12 |
冯从经;陆剑锋;董秋安;符文俊;;亚致死剂量双氧威和虫酰肼对亚洲玉米螟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J];植物保护学报;2008年02期 |
13 |
高君晓;梁沛;宋敦伦;高希武;;高效氯氰菊酯亚致死剂量对大豆蚜实验种群的影响[J];植物保护学报;2008年04期 |
14 |
朱九生;王静;高海燕;秦曙;乔雄梧;韩巨才;;亚致死剂量阿维菌素对家蚕食物利用及中肠消化酶活性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8年11期 |
15 |
古德就,D.J.Wringt,T.K.Waage;农药亚致死剂量对小菜蛾及优姬蜂种群动力学的影响(英文)[J];Entomologia Sinica;1995年01期 |
16 |
梁沛,夏冰,石泰,高希武;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亚致死剂量对小菜蛾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影响[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
17 |
杨智化;杜家纬;;两种亚致死剂量的农药对亚洲玉米螟化学通讯系统的干扰作用[J];植物保护学报;2003年02期 |
18 |
朱九生;王静;乔雄梧;韩巨才;;农药对家蚕(Bombyx mori L.)的亚致死效应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8年07期 |
19 |
曾春祥;王进军;曾智平;曹高;;吡虫啉亚致死剂量对桃蚜实验种群的胁迫效应[J];中国农学通报;2006年12期 |
20 |
代平礼;王强;孙继虎;周婷;刘锋;吴艳艳;罗其花;徐书法;;农药对蜜蜂行为的影响[J];昆虫知识;2009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