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碱预处理对秸秆厌氧发酵的影响
【摘要】:
作物秸秆是农作物生产系统中一项重要的生物质资源。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报道,世界上种植的各种谷物每年可提供秸秆近20亿吨,我国每年生产约6亿吨的秸秆,而其中大部分未加工利用,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利用厌氧发酵方法对秸秆进行处理,是一项能源环保双赢的技术,但秸秆的复杂致密结构会极大降低秸秆的厌氧发酵效率。本研究以提高秸秆厌氧发酵效率为目的,采用热碱预处理方法对秸秆进行预处理,研究预处理温度、碱用量对秸秆可溶性的影响,将预处理后的秸秆用于厌氧发酵,检测其对厌氧发酵结果的影响。
实验发现热碱预处理秸秆料液比热处理和碱处理单独作用时效果更加显著,在60℃热碱预处理时SCOD/COD能达到90%左右。料液的SCOD/COD在碱的用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并不再显著上升,本实验中80℃热碱预处理时测得的碱用量是每升料液使用9g。在采用碱处理秸秆时,碱用量一定的情况下,对其进行热处理,SCOD/COD在温度达到一定程度后不再显著上升,本实验中在碱用量为每升料液添加9g时测得的温度是80℃。热碱预处理后的秸秆其利用率有进一步提高,80℃热碱预处理后的累积产气量与只进行80℃热处理相比能提高40%以上,而与不进行热处理(室温)相比则能提高约72%。
实验还发现虽然KOH的碱性强于NaOH,但在碱用量超过6g/L时KOH对秸秆的可溶性影响不如NaOH。将其处理后的秸秆料液应用于厌氧发酵后,在允许的离子浓度下,钠离子表现出对厌氧发酵效果的阻碍作用仍大于钾离子。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X712
|
|
|
|
1 |
席北斗,刘鸿亮,白庆中,黄国和,曾光明,李英军;堆肥中纤维素和木质素的生物降解研究现状[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2年03期 |
2 |
高祥照,马文奇,马常宝,张福锁,王运华;中国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现状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
3 |
王玉松,杨育文;秸秆还田 提高生物质资源利用率[J];农村能源;1999年06期 |
4 |
季国军,叶小梅,何建桥;加强秸秆综合利用 促进农业持续发展[J];农村能源;2000年01期 |
5 |
熊承永,李健,黄利宏;户用沼气池秸秆利用浅析[J];可再生能源;2003年03期 |
6 |
陆胜龙;秸秆利用途径初探[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0年04期 |
7 |
韩永俊,尹大庆,赵艳忠;秸秆还田的研究现状[J];农机化研究;2003年02期 |
8 |
陈卫民;作物秸秆主要处理技术的研究[J];宁夏农林科技;2003年06期 |
9 |
李伟,蔺树生,谭豫之,汤修映;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创新技术[J];农业工程学报;2000年01期 |
10 |
韩鲁佳,闫巧娟,刘向阳,胡金有;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及其利用现状[J];农业工程学报;2002年03期 |
|
|
|
|
|
1 |
胡文华;草屑沙床栽培白背木耳初报[J];长江蔬菜;1999年03期 |
2 |
阮瑞国;姬松茸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1999年05期 |
3 |
敬红文;秸秆饲料的加工与利用[J];草食家畜;1999年02期 |
4 |
赵守贤,张宏斌;用生物技术开发秸秆资源[J];饲料工业;1997年02期 |
5 |
郭鹏,陈敏,陈中豪;高效降解木质素优势混合菌的诱变选育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
6 |
沈裕琥,黄相国,王海庆;秸秆覆盖的农田效应[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8年01期 |
7 |
曹建军;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及推广应用前景(上)[J];中国农机化;1998年03期 |
8 |
张英来,程起方;利用化学和生物方法提高禾谷类秸秆的质量[J];国外畜牧科技;1999年03期 |
9 |
马新起,谷利敏,李明静;利用农产物废料制糠醛[J];环境保护;1997年04期 |
10 |
席北斗,刘鸿亮,孟伟,李捍东,王庆生;高效复合微生物菌群在垃圾堆肥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2001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