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间接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的研究
【摘要】:
本研究将IBDV(CJ801)囊毒在鸡胚上盲传4代而后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上连传7代得到了CEF适应毒,大量繁殖细胞毒,经0.1%甲醛灭活,经蔗糖梯度密度离心法将其纯化。用纯化的IBDV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一种检测血清中IBD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
通过对ELISA反应条件的系列摸索,确定了各组分的最适工作条件,并初步组装成试剂盒。试验结果表明,Costar公司生产的酶标板的变异系数为3.7%,达到ELISA的要求;IBD抗原最适包被浓度为0.0128微克/微升,最适包被条件为4℃过夜,血清稀释度为1:200,HRP-兔抗鸡IgG的最适工作浓度为1:800,待检血清和酶标二抗的反应时间均为37℃1小时,底物在室温显色20分钟。根据已经建立的ELISA方法及反应条件,确定阴阳性临界值为0.17。用本试剂盒检测已知的IBDV的BJ836、CJ801、2512、Cu和Harbin株单因子血清呈阳性反应。而与已知的SPF鸡血清呈阴性反应。用本试剂盒检测IBV,EDS’76,ND lasota,H9亚型AIV等单因子血清无交叉反应,说明建立的ELISA具有很好的特异性。本试剂盒与西班牙HIPRA公司IBDV抗体检测试剂盒的比较结果表明:两者共同检测60份血清,阴阳符合率达到96%;平行检测44份血清样品,两者检测结果呈线性关系,且相关系数为0.900。对包被好的反应板、酶标二抗、阴阳性血清和试剂盒的保存条件进行摸索,由于时间关系,只做到3个月。通过引入质控血清进行试剂盒的批内、批间重复性测试的方法,达到了试剂盒质量控制的目的。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为我国IBD的免疫监测和血清学调查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
|
|
|
|
1 |
张进平,陆苹,周光炎;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J];上海免疫学杂志;1997年01期 |
2 |
刘尧服;肉鸡传染性生长障碍综合症[J];江西科学;1988年01期 |
3 |
朱瑞良;鸡传染性贫血病的诊断与防治技术[J];山东家禽;1994年01期 |
4 |
王秀满;现地制取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灭能苗的尝试[J];辽宁畜牧兽医;1994年01期 |
5 |
于正永;中草药防治鸡传染性囊病[J];养禽与禽病防治;1994年03期 |
6 |
乔忠,詹丽娥,孙世兴;山西省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兽医科技;1995年09期 |
7 |
马贤春,崔金胜,张永廷;治疗肉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的‘妙方’[J];山东畜牧兽医;1995年02期 |
8 |
胡群敏,雷小英;瘟囊净治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效果好[J];畜牧兽医杂志;1995年01期 |
9 |
周志勇,刘忠贵;鸡传染性贫血病病理形态学变化[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
10 |
范根成,杜元钊,朱万光,王志亮,刘佩兰,赵维祥;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诊断报告[J];中国动物检疫;1996年05期 |
11 |
郭承优;如何治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效果更好[J];中国农村科技;1996年08期 |
12 |
朱庆虎;阿根廷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分离和鉴定[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1996年02期 |
13 |
李三星;鸡传染性贫血病的病理发生[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1996年16期 |
14 |
王海荣,范伟兴,袁秀芳;肉鸡传染性生长障碍综合征[J];山东畜牧兽医;1998年02期 |
15 |
张知良;鸡传染性贫血病及其防治控讨[J];中国禽业导刊;1998年04期 |
16 |
邢兰君,高社朝,邢二彬,胡改叶;鸡传染性脑脊髓炎的诊疗[J];养禽与禽病防治;1998年04期 |
17 |
严作庭,齐吉元;中草药防治鸡传染性喉气管炎[J];中兽医学杂志;1998年04期 |
18 |
王四清;一种新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变型[J];中国家禽;1999年12期 |
19 |
余先明;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的诊疗报告[J];福建畜牧兽医;1999年02期 |
20 |
杨林,杜宗沛,熊永忠,王笑梅,王秀荣;黑龙江省鸡传染性贫血病的流行病学调查[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0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