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温度和水分对生物降解地膜降解过程的影响及田间应用
【摘要】:降解塑料地膜是解决地膜残留问题的有效途径,但环境因素的影响会使其降解时间延迟或提前,影响地膜增温保墒效果。本试验统计观察了降解膜的田间降解状况,比较了它与裸地、普通膜对作物的覆盖效果,在室内研究了在不同土壤水分(风干土、0.10g/g、0.15g/g、0.20g/g、0.25g/g、0.30g/g)和温度(5℃、15℃、25℃、35℃、45℃)下,膜降解率、土壤微生物量碳等的变化情况,获得的主要结论如下:
(1) 地膜在各处理下都发生降解,但温度为35℃和水分为0.25g/g时地膜降解最快,程度最深。
(2) 地膜降解过程中,其主要组分都发生了降解,PVA对水分依赖程度较高,土壤温度高于等于25℃和土壤水分高于等于0.10g/g时主要以PVA降解为主,风干土以淀粉及其助剂的降解为主。
(3) 土壤微生物活性是影响地膜降解的主要因素,但地膜降解可能还受土壤中别的因素影响。
(4) 地膜降解过程大致为:小洞、边缘破裂、变薄、降解。地膜降解提前,可能受环境因素特别是雨水的影响较大。全降解地膜比非全降解地膜降解彻底,埋土部分降解滞后于土壤表面。
(5) 降解膜有一定的保墒和调节温度的作用,随着作物生育期的出现,这种作用逐渐降低,与增温作用相比,降解膜在高温下降温的作用更明显。
(6) 降解膜可以使作物生育期提前,但产量没有显著提高。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S316
|
|
|
|
1 |
徐卫河,肖咏梅,曹少魁;淀粉基生物降解塑料的开发与进展[J];工程塑料应用;2001年04期 |
2 |
许晓扬,林泳璘,杨晓东;可降解塑料的研究与开发[J];广州化工;2001年01期 |
3 |
陈明周;浅谈影响甘蔗光降解地膜降解的因素[J];甘蔗糖业;2000年03期 |
4 |
董学礼,陈福,杨素梅;降解膜降解效果试验初报[J];宁夏农林科技;1999年04期 |
5 |
金维续,程桂荪,张文群,孙昭荣,刘小秧,刘秀奇,南殿杰;光降解地膜的农业效果与降解过程(Ⅰ)[J];农业环境保护;1995年04期 |
6 |
金维续,张文群,程桂荪,孙昭荣,刘小秋,刘秀奇;光降解地膜的农业效果与降解过程(Ⅱ)──土壤污染研究及环境评价[J];农业环境保护;1995年05期 |
7 |
吴从林,黄介生,沈荣开;光-生双降解膜覆盖下的夏玉米试验研究[J];农业环境保护;2002年02期 |
8 |
张洪祥,郑玉彬;双组份降解地膜微生物降解性能试验[J];塑料工业;2000年06期 |
9 |
叶永成,白福臣,于恺;我国农膜技术的发展方向[J];塑料工业;2002年06期 |
10 |
王星,吕家珑,耿会立,王磊;微生物对生物降解膜降解过程影响的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
|
|
|
|
|
1 |
王岩,纪雷,孙健,王境堂,杜恒清;地膜稳定性研究进展[J];工程塑料应用;2005年02期 |
2 |
李忠杰;;可控降解地膜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2期 |
3 |
魏巍;魏益民;张波;;淀粉/聚乳酸共混可降解材料研究进展[J];包装工程;2007年01期 |
4 |
欧阳柬,陈玉成;基于社会成本下农用化学品最优使用量的探讨[J];重庆环境科学;2001年04期 |
5 |
苏玉萍,李忠水,郑达贤;农用化学品对福建省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防治[J];福建地理;2002年04期 |
6 |
尚贵才,周彦豪,胡丽萍,陈福林;降解塑料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
7 |
陈明周;潘东英;杨友军;黄瑶珠;雷嗣彬;黄红保;;花生应用光降解除草地膜覆盖栽培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06年08期 |
8 |
王松,陈一民;ε-己内酯合成中热聚合[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
9 |
许晓扬,林泳璘,杨晓东;可降解塑料的研究与开发[J];广州化工;2001年01期 |
10 |
王有宁,王世学;地膜覆盖玉米地的小气候效应[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
|
|
|
|
|
1 |
王山河;我国耕地资源及利用状况分析[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
2 |
徐卫河,肖咏梅,曹少魁;淀粉基生物降解塑料的开发与进展[J];工程塑料应用;2001年04期 |
3 |
王聪慧;张洁;李俊红;丁志强;王育红;姚宇卿;吕军杰;;液态地膜应用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4期 |
4 |
袁孝莲,周桃华,姚大年;地膜覆盖移栽对棉田生态效应及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
5 |
姚渝丽,李秀岩,骆桂芬,高洁,李琳一,孙克敏;普通塑料膜与降解膜内土壤热特性之比较[J];北方园艺;1998年06期 |
6 |
许景伟,王卫东,李成;不同类型黑松混交林土壤微生物、酶及其与土壤养分关系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
7 |
胡延杰,翟明普,武觐文,贾黎明;杨树刺槐混交林及纯林土壤酶活性的季节性动态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
8 |
徐玉凤,王辉,苗瑞东,曹仪植;地膜穴播春小麦增产的生理生化机理初探[J];西北植物学报;2001年01期 |
9 |
强秦,曹卫贤,刘文国,张建昌,党占平,刘金海,高亚军,翟丙年,李生秀;旱地小麦不同栽培模式对土壤水分和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04年06期 |
10 |
王成秋,王树良,杨剑虹,魏朝富,屈明,谢德体;紫色土柑桔园土壤酶活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南方果树;1999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