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糖蛋白G基因的克隆、表达、蛋白功能研究以及缺失该基因病毒的重组
【摘要】:以纯化的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北京E3株基因组为模板,通过PCR方法扩增了E3毒株的完整的糖蛋白G(gG)基因及其两侧的序列,包括部分UL47同源序列、完整的US4同源序列(gG基因)以及部分的ORF5序列,将其克隆到pGEM-T载体上,构建了pGEM-FgG质粒,并进行了测序。通过设计另外一对引物克隆了Zhonghai弱毒疫苗株的gG基因,并进行了测序,发现E3株与Zhonghai株的gG基因序列完全一致。与其它疱疹病毒的gG基因和推测的蛋白序列进行了的进化关系、蛋白同源序列比较发现gG蛋白在ILTV中高度保守,疱疹病毒gG蛋白都存在三个保守的半胱氨酸位点,并且三个位点之间间隔的氨基酸残基相同。等电点以及天然蛋白可能存在的修饰等方面的分析,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利用两种大肠杆菌表达系统(pMAL-c2x(E. coli BT1)和pET-30a(+)(E. coli BL21)载体系统),对不含信号肽部分的gG基因进行了原核表达,结果表明这两种表达系统都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pMAL-c2x(E. coli BT1)表达系统中目的蛋白(MBP-GG)占整个菌体蛋白的比例为25.8%,但是gG蛋白占整个MBP-GG融合蛋白的比例不超过45%;pET-30a(+)(E. coliBL21)表达系统中目的蛋白(His-GG)占整个菌体蛋白的比例为18.3%,组氨酸标签占His-GG融合蛋白的比例极小,约10%左右。其中MBP-GG融合蛋白是可溶性表达的,分子量大约为72KDa;His-GG融合蛋白是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的,需要使用脲进行变性和复性,分子量为34KDa。经分离纯化分别得到两种融合蛋白MBP-GG和His-GG后,分别制备了抗ILTV gG蛋白的大鼠抗血清,并利用蛋白G对两种抗血清进行了纯化,获得了纯化的免疫球蛋白。
为了进一步研究gG蛋白的功能,通过利用DEAE BIO-GEL从感染ILTV的鸡胚尿囊液中纯化得到ILTV天然gG蛋白。利用在鸡胚原代单层肝细胞(CEL)培养液中添加ILTV天然gG蛋白及其抗体的方法,对gG蛋白在ILTV(北京E3和Zhonghai)的吸附、侵入、细胞到细胞间的直接传染以及病毒的复制曲线方面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G蛋白在病毒的吸附和侵入过程中没有作用,但是北京E3和Zhonghai两毒株都具有较强的吸附和侵入效率,两毒株的吸附效率分别为对照的85.6%和79.1%;两毒株的侵入效率分别为68.9%和62.9%。添加抗体能够降低在细胞上培养的病毒滴度,并促使ILTV在CEL单层细胞上形成的噬斑明显变小,分别为对照的50.96%(E3)和56.73%(Zhonghai)。gG蛋白的添加在上述几个方面都没有发现可见的作用,推测可能的原因是ILTVgG蛋白不能单独起作用,需要有其它蛋白分子协同作用;也可能是由于病毒gG蛋白在CEL细胞中的表达特点所致,gG基因启动子属于中早期启动子,并且启动效率高,病毒活动产生的gG蛋白掩盖了添加部分的gG蛋白的功能。
利用前面克隆的完整的gG基因及其两侧的序列,将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插入gG基因ORF中间,分别构建了以CMV、SV40和ILTV gG基因启动子作为启动子,以SV40 polyA作为终止序列,用以启动GFP基因表达的转移质粒pGEM-FgG/CMV-GFP、pGEM-FgG/SV40-GFP和pGEM-FgG/GFP。利用这三种转移质粒和pBL-ICP4质粒与ILTV基因组DNA共转染原代CEL细胞,24h后,用荧光显微镜检测带荧光的ILTV重组子,结果发现:
|
|
|
|
1 |
王海燕;姜平;杜以军;李玉峰;李军星;沈芳;;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非结构蛋白NSP2的原核表达及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8年02期 |
2 |
孙照刚,张曼夫;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糖蛋白G对病毒吸附、侵入、复制和细胞间接合传染的影响[J];中国科学C辑;2005年03期 |
3 |
孙照刚,张曼夫;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糖蛋白G基因的原核表达、细胞定位及功能研究[J];科学通报;2005年18期 |
4 |
胡以平,姚玉成;TNF家族的新成员TRAIL cDNA的克隆及其在E.coli中的表达[J];癌变畸变突变;2000年02期 |
5 |
吴岚晓,李明,王萍,陈白虹;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2年01期 |
6 |
陈广生,隋延仿,叶菁,张秀敏,宋宏萍;MAGE-1与结核杆菌HSP70融合基因的构建及原核表达[J];免疫学杂志;2003年05期 |
7 |
林林,郑红英,陈炯,陈剑平;大蒜E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原核表达及抗血清制备[J];微生物学报;2004年04期 |
8 |
钱冬萌,侯伟,闫志勇,赵百慧,付强,王斌;26肽蜂毒素与基因变构IL-2嵌合蛋白的原核表达、纯化及活性测定[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4年10期 |
9 |
殷月兰,焦新安,潘志明,张晓明,顾志强,陈瑶;李斯特菌溶血素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其生物学特性[J];微生物学报;2004年06期 |
10 |
林鉴,葛胜祥,王颖彬,罗文新,吴婷,李少伟,程通,张军,夏宁邵;SARS冠状病毒核衣壳(N)蛋白不同区域的原核表达[J];病毒学报;2005年02期 |
11 |
王轶,罗勤,吴俊,郭经宇,杨毅,李旭锋;甘蓝型油菜植物防御素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
12 |
高俊伟;毕丁仁;胡思顺;彭秀丽;;鸡毒霉形体黏附素截短蛋白表达条件的优化[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
13 |
牟藤;沈国顺;陈长兰;;人硒蛋白SelK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J];硅谷;2008年05期 |
14 |
解庭波;;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的研究进展[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医学卷;2008年03期 |
15 |
张坤;马丽娟;李刚;黄伟;李伟;贾凤琴;;犬细小病毒VP2基因的原核表达及纯化[J];中国动物保健;2009年12期 |
16 |
吴东林;王慧;沈博;扈光伟;侯祥;;普马拉病毒核蛋白基因片段原核表达及产物纯化[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0年01期 |
17 |
王瑾瑜;任亚萍;;拟南芥热激转录因子HSFA2基因克隆与原核表达[J];北方园艺;2010年08期 |
18 |
汪明,吴志光,复春;肉鸡IFN-alpha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以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0年04期 |
19 |
王颖彬,葛胜祥,林鉴,程通,李少伟,何志强,欧山海,张军,夏宁邵;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核蛋白的表达与活性检测[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
20 |
张爱莲,赵干,王宾,张富春;草原兔尾鼠GST-LZP3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抗体制备[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4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