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中华根瘤菌耐盐分子机制的研究
【摘要】: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042BM分离自新疆的和田苜蓿,能够在含0.6mol/LNaCl的FY基本培养基中生长。通过构建Tn5-1063插入突变体库,从20,000多株突变株中得到8株盐敏感突变株W2、W4、W8、W10、W11、W15、W19和E4。耐盐性试验表明,它们都不能在含有0.4mol/L NaCl的FY培养基中生长,在0.3mol/L LiCl的FY培养基中不能生长;其中,W15在含有0.1mol/L LiCl的FY培养基上不能生长;W8,W10在含有0.2mol/L LiCl的FY培养基上不能生长。除W4外,其余突变株在相同渗透压下,对葡萄糖所造成的渗透压不敏感,只对盐造成的渗透压敏感,进一步证明它们是盐敏感而非渗透压敏感,同时对温度和pH的耐受性没有改变。
以转座子内的基因luxAB为探针进行Southern杂交,发现Tn5在这8个突变株中都只有单一拷贝的插入,表明突变株的盐敏感表型是由于转座子插入诱变造成的。对Tn5插入位点侧翼序列进行克隆、测序,得到7个与耐盐有关基因,在Genbank的登录号为AY502026-AY502032。经分析,在W2中,Tn5插入在染色体基因greA中,此基因编码细菌转录切割因子;在W4中,Tn5插入在基因omp10内部,该基因编码细菌外膜蛋白:在W11中,Tn5插入在基因relA内部,该基因编码鸟苷五磷酸合成酶;在W15中,Tn5插入在基因nuoL内部,此基因编码NADH呼吸链L亚基蛋白;在W19中,Tn5插入在编码核酸酶、解旋酶基因的内部,该基因与DNA的复制和修复有关;在W8和W10中,Tn5插入在基因SMc02759内部,该基因功能未知:在E4中,Tn5插入在基因SMc00709内部,基因功能未知。
根据W2测序结果,PCR扩增得到包含greA基因启动子的全长区段,将其克隆至穿梭载体pBBR1MCS-5上,三亲本杂交将完整的greA基因转入突变株W2中,使突变株恢复耐盐性,证明greA基因是一种与耐盐有关的转录切割因子基因。
根据W11测序结果,PCR克隆了relA基因ORF,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8a,并转入E.coli的relA突变株中,实验表明,该基因有效地恢复了E.coli的relA突变株在选择性培养基上的生长,而空载体的对照则无法生长,从而有力地证明了relA基因的功能。同时,结瘤实验表明,relA基因的突变导致了042BM的结瘤缺陷。PCR扩增得到包含启动子的relA基因全长,将其克隆至穿梭载体pBBR1MCS-5上。三亲本杂交将完整的relA基因转入突变株W11中,使突变株恢复耐盐性,进一步表明relA基因是一种重要的与耐盐有关的基因。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认为,S.meliloti 042BM的耐盐性涉及到:1)全细胞调控水平;2)大分子(如DNA)代谢水平;3)某些与抗逆有关的特殊物质的合成;4)能量代谢及离子转运系统;5)维持细胞整体结构的水平,反映出多基因的网络调控机制。
|
|
|
|
1 |
杜秉海,姜巨全,李小红,王磊,杨苏声;苜蓿中华根瘤菌042BMnoeA基因的克隆、敲除与功能的初步分析[J];微生物学报;2005年02期 |
2 |
喻国策;王建龙;;蓝细菌制氢研究进展[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5年12期 |
3 |
张丹;段茂华;孙军德;;耐高糖、高渗透压D-核糖高产菌株的选育及其发酵培养[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7年01期 |
4 |
刘金林;郭毅;谭臣;陈砚;贝为成;陈焕春;;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血清7型apxIV基因缺失突变株的构建和鉴定[J];畜牧兽医学报;2008年05期 |
5 |
刘小兰;刘剑潇;汤琳;钟华;刘智峰;傅海燕;徐祥民;曾光明;;诱变技术及其在获取生物表面活性剂高产菌中的应用[J];微生物学杂志;2008年03期 |
6 |
闵伟红;林小秋;冯琦;曲佳乐;胡耀辉;;抗蛋氨酸结构类似物突变株的筛选[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09年04期 |
7 |
胡森;郑孝辉;王加兰;张倩;刘文兴;王喜军;乔祖建;刘林涛;高红霞;王君伟;步志高;;马耳它布氏杆菌bp26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鉴定[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9年08期 |
8 |
Paramesvaran J;陶源;;用两种不同的定向进化策略获得底物特异性提高的一些突变株的酶残基分布[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1年01期 |
9 |
覃玲灵;何钢;陈介南;;里氏木霉及其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的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11年05期 |
10 |
张用梅,陈宗胜;苏芸金杆菌的选育[J];遗传;1981年01期 |
11 |
钱海伦;;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色素合成能力接合转移的分析[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84年03期 |
12 |
;食品上的应用[J];生物技术通报;1989年05期 |
13 |
姚智慧;蛋白酶激活的流行性仙台病毒突变株MVCES1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活疫苗[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1995年03期 |
14 |
李付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和疫苗的研究概况[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1996年04期 |
15 |
陈雪松,张海瑜,高为民,朱坤,阚凤玲,杨苏声;苜蓿中华根瘤菌与耐盐有关的DNA片段的克隆[J];微生物学报;1999年06期 |
16 |
郭秀军,廖万清,任大明,王荫榆;新生隐球菌Cap59缺陷株ura5突变株的筛选方法[J];微生物学通报;2004年02期 |
17 |
夏振强,孟勇,张国华,官家发;棒状链霉菌突变株CCRC11518-Ⅲ_(50)克拉维酸发酵条件的研究[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4年02期 |
18 |
吕凤霞,陆兆新,别小妹,梁思宇;枯草杆菌纤溶酶高产菌株的物理化学诱变[J];食品科学;2005年09期 |
19 |
倪辉;杨远帆;叶鹏;熊何健;郭彩华;肖智强;陈振星;蔡慧农;;法夫酵母人工诱变及突变株筛选的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
20 |
郭宏文;冮洁;田明;陈连锋;;酸性异淀粉酶产生菌的诱变育种[J];高师理科学刊;2007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