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玉米遗传多样性可持续利用障碍因素分析
【摘要】:遗传多样性是植物育种的基础,但“遗传侵蚀”现象十分严重。以长期技术供给为主要任务而形成的自上而下的农业研究和推广与需求相脱节,它在新的农村经济社会条件下已不适应。本文通过对广西玉米育种机构研究人员、科研管理人员及县、乡(镇)、村有关指导农业生产的管理干部和技术员进行访谈,对玉米种植的社区农户进行了深入的调查。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广西玉米遗传多样性降低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和对策,同时通过《玉米遗传多样性与农民参与研究》项目在广西实施为例,进行调查和分析,以促进新的研究理念的形成。
本文的研究结论如下:
(1) 地方品种资源丰产性差及杂交优势的利用和推广造成农业生产越来越依赖于少量品种,这一状况和日益产业化的农业是造成广西地方品种资源多样性降低的主要原因。
(2) 影响研究人员研究方式选择的内在因素是农业研究体制因素,包括:科研管理体制因素;职称评定制度因素;科教体制因素。这些因素间接地影响广西培育的玉米杂交品种种质遗传多样性。
(3) “自上而下”的农业研究体系农民仅仅被看成研究的接受者而非参与者,这样的研究体系,以实验室/试验站研究为主体的研究方式不能有效满足农民的现实需要,这必然形成技术研究与技术应用的断层、技术的有效供给严重不足。
在以上研究结论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