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平板玻璃传热性能及支撑应力研究
【摘要】:努力寻找优良的透光保温材料一直是设施农业科技工作者的重要课题。真空玻璃作为二十一世纪新型透光保温材料以其优良的抗老化性能、保温性能、可见光透过和红外光反射性能而独占鳌头。对真空平板玻璃开展系统的研究,是使其在未来的设施农业领域发挥巨大作用的关键。
本文对真空平板玻璃的传热性能作了系统的、详实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对真空平板玻璃特有的支撑结构进行了支撑应力场研究,同时,成功地制造了实验研究所必须的真空玻璃试样,为真空平板玻璃的设计、制造以及产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 本文对真空玻璃的传热机理进行深入分析,根据自由分子状态的稀薄气体导热理论,Low-E(低发射率)膜发射传热理论和玻璃固体导热与辐射传热偶合理论,建立Low-E膜真空玻璃传热数学模型。
(2) 用非灰谱带模型确切地模拟Low-E真空玻璃与外界热源在辐射换热中的物理过程。模型充分考虑了Low-E真空玻璃表面反射率以及透射率对辐射传热的影响作用。得出Low-E膜对真空玻璃的热阻贡献很大的结论。
(3)利用吸收—发射介质的传热过程,得出了真空玻璃的玻璃层的非线性微分积分传热控制方程,利用指数核近拟法,将方程无因次化和线性化,把难以求解的传热方程简化成一个二阶线性微分方程,采用中心差分法进一步简化线性方程组求解。
(4) 对镀膜真空玻璃这一特殊结构的传热途径作了详细分析,并建立了热平衡方程,通过对热平衡方程的求解,得到了传热量和传热系数的计算方法,通过对传热途径和传热量组成因子分析得出真空玻璃将Low-E膜镀在外部比镀在内部优越的结论。
(5) 通过在线真空热箱试验,得到普通真空玻璃、内面镀膜真空玻璃、外面镀膜真空玻璃三个状态的真空度—传热系数曲线,并且得出了从低真空度到高真空度传热系数逐步明显减少的结果,当真空压强下降到3.13×10~(-1)Pa进入到自由分子导热状态以后,其真空压强的下降对传热系数的减少并不明显,这说明真空玻璃的真空腔只要保持在3.13×10~(-1)Pa以下即可达到预想的绝热效果。
(6) 对真空玻璃实际工作环境进行了模拟,得出了真空玻璃外部风速对传热系数的影响很为明显的结论,这对于温室覆盖材料测试标准中环境参数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7) 成功制造了本文的真空玻璃样品,这一制造过程攻克了真空玻璃支撑工艺难关,这亦是制造真空玻璃的关键工艺。对制造真空玻璃的整个工艺进行了探索和总结,并对其封头工艺和支撑柱摆放工艺作了创造性地改进。
(8) 用结点法建立真空玻璃应力分布数学模型。
(9) 用有限元方法分析已建立的数学模型,得出整块真空玻璃的支撑应力分布。
(10) 用ANSYS软件分析整块真空玻璃的应力应变场,得出了精确的应力分布彩图,直观地表达了真空玻璃重要特征部位的应力分布,并得出理论计算与软件分析基本一致的结果。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TQ171
|
|
|
|
1 |
成惠峰;邢涛;吴云龙;纪毅璞;蒋洋;彭佳良;;新型真空玻璃的设计与制备[A];2010全国玻璃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
|
|
|
|
|
1 |
冯德纯,贾玉英;真空玻璃[J];玻璃;1999年01期 |
2 |
李会平,钱长虹,赵强,孙承绪;浮法玻璃退火窑内传热的数值模拟[J];玻璃;2004年04期 |
3 |
郭卫,陈志红,朱雷波;钢化加热炉内气体流场的模拟研究[J];玻璃;2005年04期 |
4 |
金潇明;玻璃瓶的强度分析与计算[J];包装工程;1998年03期 |
5 |
谭志明,陈满儒,山静民;基于有限元法的玻璃啤酒瓶应力分析[J];包装工程;2002年05期 |
6 |
金葆卉;国外平板玻璃和低辐射玻璃的发展趋势[J];国外建材科技;1994年01期 |
7 |
童树庭,朱雷波,郭卫,马福定;低辐射率玻璃表面热辐射的数值模拟[J];建筑材料学报;2002年01期 |
8 |
张瑞宏,马承伟,张俊芳,刘瑞春;真空玻璃技术在温室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农机化研究;2005年02期 |
9 |
陈端生,郑海山,刘步洲;日光温室气象环境综合研究 Ⅰ.墙体、覆盖物热效应研究初报[J];农业工程学报;1990年02期 |
10 |
凌坚,马承伟,林聪,黄之栋,沈黎明;温室缀铝膜保温幕节能性能的实验研究初报[J];农业工程学报;2002年01期 |
|
|
|
|
|
1 |
齐刚;董仁杰;刘道启;;一种温室覆盖新型材料蜂窝塑膜[J];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学报;1992年01期 |
2 |
张瑞宏,马承伟,孔德军,戴国筠,朱顺华,吴丽丽;“新型真空玻璃”项目中试方案的研究[J];玻璃与搪瓷;2003年06期 |
3 |
冯德纯,贾玉英;真空玻璃[J];玻璃;1999年01期 |
4 |
金潇明;玻璃瓶的强度分析与计算[J];包装工程;1998年03期 |
5 |
胡幼明,王惠龄;平板热管中金属网格填料表面的沸腾传热的实验研究[J];低温工程;1999年04期 |
6 |
王惠龄,朱玉群,郭方中;网格填料中流动压降的实验研究[J];低温与超导;1980年02期 |
7 |
周景德,钱美丽;无砂粘土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的保温隔热性能[J];硅酸盐建筑制品;1995年05期 |
8 |
周景德,管康雄;绝热材料及其构件绝热性能测试方法回顾[J];房材与应用;2001年01期 |
9 |
杨建一,郝喜利,刘树彬;液体在固体表面的润湿特征及热力学分析[J];河北轻化工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
10 |
孙寿家,石建新,王军;透明材料防雾技术研究趋势[J];化工时刊;1993年06期 |
|
|
|
|
|
1 |
唐健正;李洋;;确保产品高品质是真空玻璃产业化成败的关键[A];2011中国硅酸盐学会电子玻璃分会论文选编[C];2011年 |
2 |
忻崧义;;真空玻璃的性能及其应用[A];全国第五届浮法玻璃及深加工玻璃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
3 |
董镛;刘嘉;;真空玻璃专利成果产业化的新进展[A];中国真空学会第六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
4 |
唐健正;许海凤;李洋;李楠;;钢化与半钢化真空玻璃的研制及应用[A];电子玻璃技术(2009年第1、2期)——第九届电子玻璃分会换届年会及庆祝电子玻璃分会成立三十周年暨电子玻璃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
5 |
唐健正;;真空玻璃技术及其发展概况[A];电子玻璃技术(2010年第1、2期)[C];2010年 |
6 |
徐志武;;平板真空玻璃规模化生产技术研究[A];全国第六届浮法玻璃及深加工玻璃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
7 |
刘月莉;刘加根;祖雅君;;真空玻璃节能效果实测与分析[A];城市化进程中的建筑与城市物理环境:第十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
8 |
庞堃;马眷荣;马振珠;;真空玻璃隔声性能研究[A];2007中国浮法玻璃及玻璃新技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
9 |
董镛;;真空玻璃[A];真空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
10 |
包亦望;刘小根;邱岩;王秀芳;;真空玻璃结构功能一体化[A];2010全国玻璃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