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县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价
【摘要】:本文立足于林学、生态学和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以实地测查、走访调查、分析测定的研究方式,对秭归县不同林种退耕还林的群落特征、土壤理化性质、林地水文特性等进行综合系统研究,揭示了当地退耕还林后生态环境的演变过程及其特点,并且采用宏观分析、层次分析法、问卷调查、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等方法,剖析评价了当地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得出如下结论:
①在秭归县各退耕还林地中,柑橘*紫穗槐群落的容重最大,竹子群落、紫穗槐群落的总孔隙度最大,竹子群落的非毛管孔隙度最大,退耕还林地比较农耕地平均可增加饱和蓄水量42.5%、非毛管蓄水量221.4%,以柑橘*紫穗槐群落增加饱和蓄水量效果最为明显,而竹林增加非毛管蓄水效果最优。马尾松的平均渗透系数最大。退耕还林地的地表径流量平均比坡耕地减少74.90~85.21%,以柑橘*紫穗槐混交群落径流系数最小。退耕还林地土壤侵蚀模数平均比农耕地减少92.6%,以竹林的土壤侵蚀模数最小。退耕还林地有机质及全N、全P、全K含量增加,有机质含量比较农耕地,平均增加50.19%,以栎树群落、竹林、紫穗槐群落有机质含量最高。
②秭归县退耕还林工程十年累计涵养水源26483.12万t;净化水质26483.12万t;减少土壤侵蚀量218.07万t;减少泥沙淤积量69.78万t;减少土壤有机质、全N、全P、全K损失量分别为3.54万t、0.84万t、1.08万t、9.34万t;固碳总量为159.05万t,其中生物量固碳72.2万t,土壤固碳86.76万t;释放氧气53.2万t。
③得出根据支付意愿调整后的秭归县退耕还林工程十年累计生态效益总价值为58132.51万元。其中水土保持价值18647.55万元;土壤改良价值5361.05万元;固碳制氧价值9461.01万元;净化环境效益价值6063.06万元;保护生物多样性价值18599.84万元。
④秭归县退耕还林工程经济效益明显,至2007年全县直接货币兑现经济收益26750万元。同时,退耕还林工程促进秭归县社会结构调整,特别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带动社会进步发展。
⑤建立了秭归县退耕还林工程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准则层3项,子准则层11项,指标层32项。根据调查分析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秭归县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生态效益影响最大,权重为0.5481,经济效益次之,权重为0.2633,社会效益最小,权重为0.1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