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边桩菇(Paxillus)抗盐菌株MAJ和NAU离子流和耐盐性比较研究
【摘要】:土壤盐渍化和干旱是限制我国农林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探索切实可行的生物技术途径增强作物和林木的抗旱耐盐性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近来的研究表明,菌根(真菌与植物根系共生所形成)可以显著提高植物的抗逆性。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者们对外生菌根提高植物的抗旱耐盐机制进行了一些研究,然而,关于外生菌根(Ectomycorrhiza)如何改善宿主植物离子平衡及提高树木耐盐机制方面的系统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主要通过研究抗盐真菌的耐盐机理,以期揭示菌根的耐盐机制。
利用非损伤性扫描离子选择电极技术(SIET)测定盐胁迫下,卷边桩菇(Paxillus involutus)的两种菌株MAJ和NAU的Na+、H+、K+和Ca2+离子的动态变化。目的通过研究两种菌株的耐盐性,有助于进一步研究菌根植物的耐盐机理。盐胁迫下,菌丝保持K+/Na+平衡的能力很强。在短期盐处理(50 mM NaCl处理24 h)和长期盐处理(50 mM NaCl处理7 d)下,两种菌株Na+离子外流明显增加,尤以NAU菌丝更加明显。Paxillus Involutus菌丝的抑制剂的敏感性研究显示,两种菌株Na+离子外排源于Na+/H‘逆向转运。在瞬时盐处理下,两种菌株都有很强的减少K+离子外流的能力。在非盐胁迫下,两种菌株显示稳定的Ca2+离子内流。因此推断,在盐胁迫下,Paxillus involutus真菌所富含的Ca2+有助于宿根共生体通过增强Na+外排和减缓K+离子流失来协助宿主植物保持离子平衡的。
|
|
|
|
1 |
王镭;才华;柏锡;李丽文;李勇;朱延明;;转OsCDPK7基因水稻的培育与耐盐性分析[J];遗传;2008年08期 |
2 |
刘月辉;张素志;王元秀;王军;孙纳新;;两个玉米自交系的耐盐性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1年05期 |
3 |
姬丹丹;刘畅;曹其聪;向凤宁;;不同大豆品种芽期和苗期耐盐性比较研究[J];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
4 |
刘文晃;林华顺;;江苏沿海耐盐性的树种[J];林业实用技术;1966年07期 |
5 |
梁国范;给小麦转移耐盐性基因——添加一个不完全偃麦草基因组(摘编)[J];麦类作物学报;1986年04期 |
6 |
吕金岭;;从耐盐小麦品种的特征特性鉴别其耐盐性的强弱[J];北方水稻;1989年03期 |
7 |
刘旭锋;;猕猴桃耐盐性比较试验[J];陕西农业科学;1992年01期 |
8 |
朱晓玉;杨苏声;李季伦;;红豆草根瘤菌的耐盐和共生性状改造[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3年02期 |
9 |
田桂英;农业其它[J];生物技术通报;1996年05期 |
10 |
牛菊兰;早熟禾种子萌发期耐盐性的评比研究[J];青海草业;1997年01期 |
11 |
林鸿宣,柳原城司,庄杰云,仙北俊弘,郑康乐,八岛茂夫;应用分子标记检测水稻耐盐性的QTL(英文)[J];中国水稻科学;1998年02期 |
12 |
江东,陈竹生,李喜庆;一些枳杂种耐盐性的遗传评价[J];中国南方果树;2001年01期 |
13 |
许兴,米海莉,李树华,惠红霞,常峰,刘勇;春小麦品种(系)耐盐性研究[J];宁夏农林科技;2001年05期 |
14 |
杨青川,卞桂虹,刘德福,云锦凤,尉淑东;植物耐盐遗传性及分子标记研究进展[J];中国草地;2002年02期 |
15 |
刘文革,阎志红,张红梅,王鸣;不同倍性西瓜发芽种子成苗过程中的耐盐性研究[J];中国西瓜甜瓜;2002年03期 |
16 |
乔亚科,李桂兰,王文颇,高书国,毕艳娟,景燕;野生、栽培大豆愈伤组织耐盐性与植株盐胁迫下丙二醛(MDA)含量的关系[J];大豆科学;2003年02期 |
17 |
王振英,彭永康,郑坚瑜;黑麦中与耐盐性相关的cDNA片段的克隆与序列分析[J];植物研究;2005年04期 |
18 |
姜静;于影;赵鑫;刘焕臻;王玉成;杨传平;刘桂丰;;转LEA基因烟草的耐盐性分析[J];生物技术;2006年01期 |
19 |
杨淞;卢迈新;黄樟翰;高风英;;莫桑比克罗非鱼和荷那龙罗非鱼耐盐性的初步研究[J];齐鲁渔业;2006年05期 |
20 |
李国良;刘香萍;李云霞;吴金伟;梁敏可;;种子处理对草地早熟禾芽期耐盐性影响的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上半月刊);2006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