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村落的乡土景观建设研究
【摘要】:该文通过文献分析法、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与观察法等研究方法,旨在深入探讨乡土景观的内涵、构成、建设的相关方面及提出具有推广意义的建设指导框架。以下为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
(1)分析历史村落的乡土景观建设的国内外理论研究与实践现状,发现国内外的乡土景观保护路径发展方向相似,但乡土景观规划的历程与现状存在较大差别。
(2)研究乡土景观基础理论方面,从与乡村景观概念的对比出发界定了乡土景观的特点是强调地域性、文化性、民间性,然后从田园审美、理想社会、新乡土景观等边缘概念的辨析来丰富乡土景观的内涵,并提出乡土景观的构成包括外围自然景观、田园生产与生活景观、乡村聚落与建筑景观、传统文化与民俗景观四大类。
(3)实地调查了李坑与晓起村游客及村民对乡土景观的感知,发现游客对乡土的认知是以精神享受和田园与自然景观的视觉享受为核心的,文化与民俗景观不突出,此外村民对乡土景观的保护感知存在意愿与行动上的矛盾,即保护意愿强、行动意愿弱。然后,通过分析两个村落乡土景观特征的异同,了解到不同管理体制和旅游开发状况下两个村落景观发展的不同。
(4)根据基础分析和实地调查最终提出了一个具有普适性的、面向更大范围的历史村落的乡土景观建设的指导框架,该框架共包括三大部分——乡土性评估、乡土景观设计以及乡土景观建设支撑系统,这个系统的创新在于结合了硬质景观分析与景观感知调查,并考虑了景观建设的实施环节。框架的另一个重要结论就是需要突出田园生产与生活景观的打造与关注传统文化与民俗景观的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