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陈天虎,冯军会,张宇,李宏伟;合肥市大气颗粒物组成及其环境指示意义[J];岩石矿物学杂志;2001年04期 |
2 |
王长生,朱振明,隋强;济南市大气颗粒物防治对策探讨[J];山东环境;2002年04期 |
3 |
白剑英,赵五红,杨文敏;不同交通路口大气颗粒物有机提取物致突变性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
4 |
柯昌华,金文刚,钟秦;环境空气中大气颗粒物源解析的研究进展[J];重庆环境科学;2002年03期 |
5 |
陈昌国,詹忻,李纳,孟梅,叶晓红,刘远立,秦茂钊,朱彤;重庆城区大气颗粒物的元素、离子及物相组成研究[J];重庆环境科学;2002年06期 |
6 |
陈昌国
,詹忻
,李纳,孟梅
,叶晓红
,刘远立,朱彤;重庆市区大气颗粒物的物相组成分析[J];环境化学;2002年02期 |
7 |
王帅杰,朱坦;大气颗粒物源解析技术研究进展[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2年08期 |
8 |
冯银厂,白志鹏,朱坦;大气颗粒物二重源解析技术原理与应用[J];环境科学;2002年S1期 |
9 |
李祚泳,倪长健,丁晶;粗集理论应用于大气颗粒物的源解析[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3年04期 |
10 |
陈名梁;我国大气颗粒物中有机物分布及来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年04期 |
11 |
吴水平,左谦,陶澍,李玉,张震,沈伟然,秦保平,孙韧;京津地区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中的有机污染物[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4年03期 |
12 |
赵起越,张颖川,丁中华,李新中,杨智明,赵振华;大同市大气颗粒物中苯并(a)芘的日变化研究[J];北方环境;2004年04期 |
13 |
刘慧丽,何宗健,彭希珑;受体模型在环境空气中大气颗粒物源解析研究进展[J];江西化工;2004年04期 |
14 |
郭晓强;大气颗粒物遗传毒性的研究进展[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5年05期 |
15 |
姬亚芹,朱坦,白志鹏,冯银厂;大气颗粒物源解析土壤风沙尘成分谱研究进展[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5年05期 |
16 |
孙伶俐;侯祺棕;;武汉市某区域大气颗粒物的测定与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5年06期 |
17 |
王章玮,张晓山,张逸,权建农;汞在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中的分布[J];环境化学;2005年01期 |
18 |
车瑞俊;袁杨森;;大气颗粒物致突变性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J];资源·产业;2006年01期 |
19 |
李先国;范莹;冯丽娟;;化学质量平衡受体模型及其在大气颗粒物源解析中的应用[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
20 |
罗莹华;梁凯;刘明;龚铃兰;;大气颗粒物重金属环境地球化学研究进展[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6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