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发牡丹露地二次开花调控栽培及其开花生理的研究
【摘要】: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是我国的传统名花,也是世界级名花。我国
是世界牡丹野生种的分布中心,也是牡丹的栽培中心,具有丰富多样的牡丹种质资
源,但是却没有真正当年第二次开花的牡丹品种。据前人研究我国有“秋发牡丹”
种质资源(陈新露,2000) ,由于这些品种秋发不稳定,二次成花率低且成花品质差,
因此观赏价值较低,常不被重视或遭废弃。如果能够利用其进行人工调控栽培,实
现牡丹当年秋季特别是国庆节长假期间露地二次开花,其意义和影响将是极其深远
的。本研究对山东菏泽地区秋发牡丹品种资源进行了调查和收集,并首次以秋发牡
丹为试验品种进行露地二次开花调控栽培,在此基础上对秋发牡丹春、秋开花期的
光合特性进行研究,初步探讨了秋发牡丹二次开花过程内源生理生化物质的代谢变
化,以期为二次开花调控栽培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论文的主要结论如下:
1. 秋发牡丹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及其秋发特性的研究:共收集45个秋发品种,
占中原品种4. 5%。秋发牡丹秋发时期集中在8月中旬至9月下旬,自然秋发开花时
间集中于9月上旬至11月上旬。
2. 秋发牡丹露地二次开花调控栽培研究:秋发牡丹品种在二次开花品质、叶片
发育及露地人工调控的难易程度方面,均优于非秋发牡丹品种,并以8-15年生的
青壮龄植株二次开花质量最好。在菏泽地区以8月下旬至9月上旬为二次开花栽培
适宜的脱叶时间。本研究首次采用ABA、乙烯利等化学药剂对秋发牡丹植株进行脱
叶,多数试验品种开花质量优于人工脱叶处理。较高浓度的GA3可以有效解除混合
芽休眠、提高开花质量、促使花期提前。经过反复试验,本研究最终筛选出16个
优良的稳定于秋季露地二次开花的牡丹品种,群体花期可长达50-60天,其中4个
品种可以稳定调控于国庆长假期间开放。
3. 秋发牡丹春、秋季开花期光合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
(1) 秋发牡丹春、秋花期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日变化均呈双峰变
化,有明显的“午休”。各发育期的光合速率以4月中旬(春季盛花期)、8月下旬
(二次栽培脱叶前期)、10月中旬(二次开花盛期)、11月上旬(二次盛花期末)
呈依次递减变化,各秋发品种问的光合速率差异不显著。秋发牡丹的日均蒸腾速率
以4月、10月、8月、11月呈依次递减变化,水分利用效率则以8月、4月、10月、
11月依次递减。
(2) 回归分析表明秋发牡丹春、秋叶片光合作用与光照、温度、气孔导度、
蒸腾速率、CO2及水分的消耗量均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光照及温度是影响牡
丹光合作用的最重要因子,春季盛花期光补偿点(LCP)为22. 56μmolm-2s-1,光饱
和点(LSP)为1401μmolm-2s-1,光照饱和光合速率(Pnmax-L)为11. 16μmolm-2s-1;
二次盛花期LCP为15. 84μmolm-2s-1,LSP为1206. 5μmolm-2s-1, Pnmax-L为
|
|
|
|
1 |
王世端;;盆栽牡丹[J];生命世界;1981年04期 |
2 |
夏德清;卢耀许;;迎风斗雪芲枝俏——记龙凤公园冬季地栽牡丹芍药[J];中国花卉盆景;1990年02期 |
3 |
卞洪如,王明华,陈鑫;枯枝牡丹二次开花与气象因子的关系[J];江苏林业科技;1998年S1期 |
4 |
刘翔;李清道;;牡丹盆景的制作[J];中国花卉盆景;1987年09期 |
5 |
何丽霞,冯达;报与菊花一处开——紫牡丹二次开花记[J];植物杂志;2002年05期 |
6 |
郑清陆;梨二次开花的预防与补救[J];福建农业;2003年11期 |
7 |
刘良峰,段美萍,杨磊,刘松,邓雪雷,肖超,周成亮;谈2004年油菜的二次开花现象[J];中国种业;2004年09期 |
8 |
本刊通讯员;;果树为什么会二次开花?[J];农业科技通讯;1976年Z1期 |
9 |
王复振;对于青岛海滨有牡丹苔藓虫的意见[J];动物学杂志;1966年02期 |
10 |
洪忠治;;奇异的“花牡丹”[J];中国花卉盆景;1993年12期 |
11 |
陈冬生;明代以来曹州牡丹栽培发展史考述[J];古今农业;1998年04期 |
12 |
李润清,付强,田福忠,刘云照;谈谈国花牡丹的科学引种与鲜切花技术[J];种子;2000年02期 |
13 |
张正勇,朱文学;牡丹的电镜观察及其干燥特性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1年05期 |
14 |
旺林;黑牡丹西瓜[J];湖南农业;2003年19期 |
15 |
郑青;牡丹在传统插花中的应用[J];中国花卉园艺;2004年23期 |
16 |
李丽霞,曲复宁,由翠荣,赵吉强,段传慧;应用正交设计方法筛选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愈伤诱导培养基的研究[J];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2005年01期 |
17 |
张颖星;;牡丹的家庭盆栽养护[J];南方农业(园林花卉版);2008年02期 |
18 |
徐炳松;;花篱新品——缠枝牡丹[J];农村新技术;2008年15期 |
19 |
韩炳振,王月红;发挥洛阳牡丹优势促进园林事业发展[J];中国园林;1996年03期 |
20 |
李天胜
,张同霞
,王凤起;花簇牡丹城 香飘五大洲——菏泽市花卉生产采访纪实[J];山东农业(农村经济版);1998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