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基础预算编制思路研究
【摘要】:由于企业资源的有限性,为了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以较少的资源获取尽可能大的收益,预算成为为数不多的几个能够把企业的所有关键性问题融合于一个体系之中的管理控制方法之一。预算具有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沟通、激励和评价等功能,在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是西方发达国家大中型企业所普遍采用的一种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其科学性、重要性也已逐步为我国大多数企业所认识并逐步推广。
但是,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转变,相应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已深入到“作业”和“流程”水平,传统的以“产品”为核心的预算模式因为脱离企业战略、偏重财务性指标已再难适应新的管理需要。如何在生产经营管理已深入到作业和流程水平的现代企业中既能充分发挥预算管理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作用,同时又能克服传统预算与经营管理及战略管理相脱节的问题,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有必要在企业预算过程中引入与经营管理和战略管理密切联系的以“作业”为基础的概念,这样有助于企业实现战略目标以及成本核算与预算的有效衔接。目前,国外对作业基础预算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研究范围也局限于对作业基础预算有关理论方面的研究,对其在实践中如何与企业实际相结合来完成预算的编制并没有进行详细的论述,因而有必要针对这一具体情况对作业基础预算的编制思路进行系统研究。
本论文首先介绍并拓展了作业基础预算的基本概念,强调将“作业基础预算”的概念应用于企业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所有过程,并梳理了作业基础预算的产生背景。
在重点分析了传统预算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的基础上,把作业基础预算与传统预算进行了对比,指出传统预算过于强调财务性指标,不能很好地与企业经营管理和战略目标相结合。作业基础预算则克服了这一缺点,能够与企业经营和战略管理密切联系,与流程管理相结合,以流程优化为前提进行编制,能够很好地为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服务。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为充分体现作业基础预算的优越性,在现代企业中广泛推广作业基础预算,本论文进一步介绍了作业基础预算的编制原理、单一流程的编制步骤,并构建了涵盖销售、生产、采购等一系列业务部门的全方位的作业基础预算的编制思路以及对预算结果进行了差异分析,同时从“作业”与“价值链”的角度阐释了如何采用以作业为基础编制预算达到与企业经营管理和战略目标的一致性。
最后,本论文分析了作业基础预算的实际应用方面的问题,并对作业基础预算在中国的应用前景阐述了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