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木生物量模型构建及估计方法的研究
【摘要】:
生物量问题是生态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作为环境重要载体的生物量,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其生物量占陆地生态系统总生物量的90%以上,森林生物量的研究是陆地生态系统生物量研究的核心。因而研究森林生物量对陆地生态系统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森林单木生物量是森林生态系统生物量研究的基础,从目前国内对此问题的研究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以点研究为主,缺乏国家级大尺度的测定研究计划;(2)研究以人工林为主,树种单一;(3)树木各分量生物量模型与总生物量模型不相容;(4)某一树种的生物量数表在空间和时间上是不具有普适性。针对单木生物量研究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文进行了以下研究:
1通过对8个树种共67株典型样木各分量的796份样品分析得到:(1)不同树种各分量干物质率和基本密度总趋势是,树干和树冠上、中、下干物质率有差异,树干上、中、下基本密度基本无差异;(2)树木各分量干物质率和基本密度可用公式(3)由于树木上、中、下部分体积和重量占其全树中的比例不同,树木的干重采用加权法。
2通过对长白落叶松的验证得出:树木生物量模型存在异方差。本研究进一步提出以模型自身作为权函数来消除异方差的参数估计方法。通过对CAR和VAR模型比较得出:CAR模型相对VAR模型,不仅参数估计值稳定而且预估计强。
3从生物量与材积的相容性出发,本研究构造了与材积相容的各分量生物量模型,从模型的最终表达形式得到,它们是在CAR模型中引入材积因子,不仅达到了生物量与材积的相容,而且,继承了CAR模型的特性,并提高了对生物量的估计精度。
4从模型相容性的定义出发,以各分量生物量独立模型为基础,通过林木各分量的代数关系,本研究最终构造了各分量的相容性模型:
|
|
|
|
1 |
刘晓莹,万淑荣;松林生物量表编制例解[J];林业勘查设计;2001年04期 |
2 |
唐守正,张会儒,胥辉;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的建立及其估计方法研究[J];林业科学;2000年S1期 |
3 |
张会儒,唐守正,胥辉;树干平均密度的估计方法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1998年01期 |
4 |
张思玉,潘存德;天山云杉人工幼林相容性生物量模型[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
5 |
梁文慧;;巨尾桉人工林树干生物量表编制的研究[J];林业勘察设计;2004年02期 |
6 |
梁仰贞;树皮类中药材增产经验[J];农技服务;1995年07期 |
7 |
梁仰贞;树皮类中药材增产诀窍[J];应用科技;1998年04期 |
8 |
付尧;马炜;王新杰;孙玉军;;小兴安岭长白落叶松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的构建[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
9 |
梁仰贞;树皮类中药材增产方法[J];中国林业;1996年10期 |
10 |
戎平;树干上不可涂抹机柴油[J];绿化与生活;2001年02期 |
11 |
梁仰贞;树皮药材高产四法[J];农村新技术;1996年06期 |
12 |
梁仰贞;树皮类中药材增产诀窍[J];农家顾问;1996年04期 |
13 |
马季荣,张怀礼;树皮类中药材增产四措施[J];林业科技通讯;1997年05期 |
14 |
;树皮类中药材增产技术[J];中国农垦;1995年08期 |
15 |
马季荣,张怀礼;树皮类中药材增产四措施[J];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1997年09期 |
16 |
胥辉;一种与材积相容的生物量模型[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
17 |
曾伟生,骆期邦,贺东北;兼容性立木生物量非线性模型研究[J];生态学杂志;1999年04期 |
18 |
张世利;刘健;余坤勇;;基于SPSS相容性林分生物量非线性模型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
19 |
温远光;;杉木立木生物量表的编制与应用[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1993年04期 |
20 |
梁仰贞;树皮类中药材增产措施[J];农村百事通;1995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