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芽分化及二次开花特性的研究
【摘要】:
牡丹原产于中国,在流传于欧美以后,牡丹的现代杂交育种得到了快速发展。欧洲和美国的育种家利用中国的黄牡丹(Paeonia delavayi var.lutea)、紫牡丹(Paeoniadelavayi var.delavayi)进行了远缘杂交育种,培育了大量观赏性优良的杂种后代。本研究以黄牡丹杂种‘High Noon’牡丹为材料,研究其花芽分化过程及二次开花的特点,同时,以普通牡丹‘锦袍红’为对比,对牡丹花芽分化的年周期进行了显微及扫描电镜的观察,掌握和认识了黄牡丹杂种基本的开花习性及花芽分化规律。总结了黄牡丹杂种(Lutea hybrids)与普通牡丹(P.×suffruticosa)生长发育年周期及花芽分化规律的共性及特殊性,对牡丹花芽分化的基本规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本研究的基本结论如下:
(1)‘High Noon’牡丹具有一年多次开花的特性,第一次花期5月初开始,花期介于中国牡丹与芍药花期之间,花期长达一个月。第二次开花期在8月中上旬,9~10月份还有少量的开花。
(2)二次开花牡丹大部分顶芽和上位的腋芽具有早熟性,生长季内大量萌发,顶芽在1年内完成生命周期,腋芽生命周期为2年;越冬芽存在两条发育途径,其一与普通牡丹相同,腋芽生命周期为3年,顶芽生命周期为2年,其二,二次生长枝条停止生长以后,二级枝上的芽快速分化,次年抽枝开花,生命周期为2年。
(3)二次开花牡丹花芽一年多次分化,早熟性花芽分化时间为7月至8月中上旬,花芽为裸芽,个体分化时间约20天左右,分化完成后当年开花。越冬芽分化时间从9月份开始,并有部分延迟到下一年,个体间发育不整齐,使春季花期变长。
(4)牡丹的越冬花芽为混合芽,有两条分化途径:第一,从腋芽原基和叶芽的顶端分生组织开始,经历鳞片分化、叶原基分化及苞片分化,最后分化萼片原基、花瓣原基、雌雄蕊原基等花部结构形成混合芽,经冬季打破休眠,下一年开花,此过程为牡丹花芽分化的共同途径;第二,黄牡丹杂种等芽具有早熟性,可不经过低温打破休眠直接萌发形成二级枝,二级枝上的芽可在当年完成从芽原基形成到花芽分化的全部过程,到休眠期时形成混合芽越冬。二次开花牡丹早熟性花芽为裸花芽,由二次生长枝条的顶端分生组织分化形成,分化进程快,且不具有休眠性,分化完成后即生长开花。
|
|
|
|
1 |
范崇霞;王玉宝;董苗菊;;引种国际牡丹的病虫害系列防治技术[A];河南风景园林——2003年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3年 |
2 |
杨微;;广东省牡丹促成栽培调查[A];花卉研究20年——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建所20周年论文选集(1984-2004)[C];2004年 |
3 |
王广东;徐彬;葛月琴;;牡丹成熟胚离体培养技术研究[A];第二届全国植物组织培养、脱毒快繁及工厂化生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
4 |
韩梅珍;刘淑芹;刘红权;;激素处理露地栽培牡丹秋季开花[A];中国植物园[C];2002年 |
5 |
李玉坤;霍小博;;画缘[A];2004年山东省群众文化学会“全省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获奖论文集[C];2004年 |
6 |
范丙友;高水平;王占营;;牡丹花粉管通道形成时间初探[A];中国园艺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
7 |
刘会超;贾文庆;刘磊;;牡丹‘凤丹白’成熟胚不定芽诱导和生根研究[A];河南省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
8 |
高水平;范丙友;刘改秀;史国安;李嘉珏;孔祥生;;牡丹ACS反义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0)[C];2010年 |
9 |
朱向涛;王雁;彭镇华;律春燕;郑宝强;;牡丹愈伤组织扫描电镜观察[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0)[C];2010年 |
10 |
于梅娥;吕金刚;洛阳;;牡丹出口植物检疫操作规范[A];外来有害生物检疫及防除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