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曲柳窄吉丁生物生态学特性研究
【摘要】:
花曲柳窄吉丁(Agrilusplanipennis Fairmaire)又名白蜡窄吉丁,英文名Emerald AshBorer,属鞘翅目Coleoptera吉丁科Buprestoidea,主要危害木犀科(Oleaceae)白蜡属(Fraxinus)树木。其幼虫在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蛀道取食,危害隐蔽,很难发现。2004年至2006年对其部分生物生态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
(1)花曲柳窄吉丁幼虫水平方向为聚集分布。
(2)不同颜色诱捕器诱捕效果依次为黄色、绿色、紫色;不同悬挂高度,1~1.5米的诱捕器诱捕效果较好;林内与林缘诱捕效果基本相同。
(3)强迫接种情况下,花曲柳窄吉丁雌虫可在白蜡树上产卵,但未发现在非白蜡树上产卵,成虫数量是决定是否产卵的主要因素。
(4)本土白蜡树种对花曲柳窄吉丁的抗虫性要强于非本土白蜡树种。
(5)混交林中白蜡树受花曲柳窄吉丁的危害明显轻于白蜡纯林。
|
|
|
|
1 |
林燕春;;稻田鼠害株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J];江西植保;1990年02期 |
2 |
赵彦荣,孙有宾,张英伟;日本松干蚧卵囊与异色瓢虫幼虫空间分布型的研究[J];中国森林病虫;1991年04期 |
3 |
韩玉光;;白杨透翅蛾幼虫空间分布型初步研究[J];山西林业科技;1993年02期 |
4 |
谢伟忠,杨瑞华,张育泉,钟辉权,王学东;梅州市马尾松毛虫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的研究[J];广东林业科技;1994年02期 |
5 |
盛金坤;;稻苞虫幼虫的空间分布型与抽样技术的测定[J];江西植保;1981年02期 |
6 |
祁贺文;杨福森;;松毛虫幼虫空间分布型及应用的研究初报[J];辽宁林业科技;1985年01期 |
7 |
梁德太;陈纪文;刘勋;;松毛虫平腹蜂空间分布型研究[J];广西林业科学;1987年03期 |
8 |
冯崇川;李惠琴;;斑须蝽在烟田空间分布型及其应用[J];陕西农业科学;1987年01期 |
9 |
马小华;;麦田波斯婆婆纳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J];杂草科学;1987年03期 |
10 |
黄大庄,阎浚杰,田玉堂,申卫东;花椒天牛空间分布型的研究[J];河北林果研究;1994年02期 |
11 |
林居庆,陈聚元;小菜蛾幼虫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的研究[J];华东昆虫学报;1994年02期 |
12 |
许卫东;烟蚜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初步研究[J];天津农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
13 |
邓曹仁,丁新天,潘远勇,朱兴宝;小麦纹枯病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J];浙江农业科学;1998年05期 |
14 |
任广英,郭朝霞,邹良,赵树权,范竹珊,李勤,林永木,李长海,许成启,郝宏;杨树灰斑病空间分布型的研究及其应用[J];辽宁林业科技;1999年01期 |
15 |
林志伟,宋淑娥,牟允良,施君信;大豆田豆黄蓟马空间分布型的研究[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
16 |
舒金平,潘涌智;华山松球果螟幼虫空间分布型研究[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
17 |
张圭松;张左生;罗浚清;朱佩芬;范谷鸣;;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及序贯抽样检验[J];科技通报;1985年04期 |
18 |
黄美贞;黄明度;;柑桔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卵及若虫空间分布型的研究及其应用[J];植物保护学报;1986年01期 |
19 |
朱俊庆;;小绿叶蝉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J];茶叶;1987年02期 |
20 |
郑桂林;于风云;;麦蚜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J];中国植保导刊;1988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