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人工林生长季树干液流的动态研究
【摘要】:
植树造林被认为是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与用水量大增引起的水资源日益紧张,大面积人工林的蒸腾耗水对生态系统水分平衡的影响却仍缺乏足够的认识。杨树为我国华北平原应用最广泛的人工林造林树种,因此本研究选取位于北京市大兴区榆垡林场的沙地杨树人工林,采用热扩散技术于2008年生长季连续测定了杨树树干液流量,并结合同步观测气象因子,分析其动态规律及环境响应,从而了解该立地条件下杨树人工林的蒸腾耗水特征,为该地区人工林管理措施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依据,发挥杨树生态系统的水文生态功能。结果表明:生长季节内,树木所处立地条件下不存在水分胁迫,树木液流与土壤体积含水量没有显著相关性(R2=-0.135,P=0.057,n=200)。白天液流与净辐射和空气饱和水汽压亏缺差(VPD)变化存在“时滞”现象,但后两者均对树干液流存在显著影响(P=0.00),并且空气饱和水汽压亏缺差(VPD)是影响样木夜间蒸腾的主要因子(P<0.05)。从整个生长季来看,春季该林分蒸腾主要受太阳净辐射和大气温度的抑制,在夏季土壤水分充足时,太阳净辐射仍是控制沙地杨树人工林的蒸腾活动主要因子。而在秋季,VPD的影响逐渐变大。利用环境因子可以有效的对树干液流进行模拟,单日尺度下精度更高。
|
|
|
|
1 |
申李华;张志强;刘晨峰;朱金兆;查同刚;方显锐;陈军;;沙地杨树人工林树干液流特征[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7年01期 |
2 |
孙慧珍,周晓峰,康绍忠;应用热技术研究树干液流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04年06期 |
3 |
司建华,冯起,张小由;热脉冲技术在确定胡杨幼树干液流中的应用[J];冰川冻土;2004年04期 |
4 |
张小由,龚家栋,周茂先,司建华;应用热脉冲技术对胡杨和柽柳树干液流的研究[J];冰川冻土;2003年05期 |
5 |
李海涛,陈灵芝;应用热脉冲技术对棘皮桦和五角枫树干液流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
6 |
吴永波;薛建辉;;岷江流域冷杉树干液流的动态变化规律[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
7 |
李守中;郑怀舟;陈金梅;邹怡静;袁红伟;;环境因子对树干液流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5期 |
8 |
臧春鑫;杨劼;袁劼;张雷;宋炳煜;;黄土丘陵沟壑区中间锦鸡儿整株丛树干液流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生态学杂志;2010年03期 |
9 |
肖以华,陈步峰,陈嘉杰,陈勇,李东文,吴统贵;马占相思树干液流的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5年03期 |
10 |
朱光旭;林瑞余;;环境变化对树干液流的影响[J];亚热带农业研究;2007年03期 |
11 |
尚爱军;冯光惠;;热扩散探针(TDP)茎流计在测算树干液流中的应用[J];湖北农业科学;2008年07期 |
12 |
郭成久;王莉;苏芳莉;尚佰晓;韩辉;王政;;辽西樟子松树干液流运动规律[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8年07期 |
13 |
刘敏;贺康宁;于洋;;青海云杉树干液流研究[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09年01期 |
14 |
唐敬超;王玉涛;刘明国;丁士富;;辽西半干旱地区刺槐树干液流变化规律的研究[J];辽宁林业科技;2011年03期 |
15 |
简琪洁;;树干液流与树干呼吸关系[J];绿色科技;2011年08期 |
16 |
张小由,康尔泗,张智慧,张济世;黑河下游天然胡杨树干液流特征的试验研究[J];冰川冻土;2005年05期 |
17 |
王翠;王传宽;孙慧珍;张彦群;张全智;;移栽自不同纬度的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 Rupr.)的树干液流特征[J];生态学报;2008年01期 |
18 |
杨瑞;肖卫平;喻理飞;;喀斯特区不同生境中云南鼠刺树干液流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1年04期 |
19 |
;国外认为大面积营造人工林是解决木材不足的根本措施[J];江西林业科技;1974年02期 |
20 |
李贻铨;杨树施肥的理论与实践[J];林业资源管理;1983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