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沉香(瑞香科)的分布和生物学特性研究
【摘要】:
土沉香作为我国特有的药用树种,已被列为我国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本文对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 (Lour.) Spreng.)的分布状况进行了调查,同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以期为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这一宝贵植物资源提供必要的生物学依据,也为土沉香的人工种植和育种工作的开展提供必需的生物学依据及科学参考。主要实验结果如下:
1、通过腊叶标本及文献资料查询,结合实地调查和电话访问,绘制出土沉香的分布图,结果表明:土沉香在我国自然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在台湾、福建、四川金沙江干热河谷等地区有部分的人工栽培。
2、通过多种实验方法,分别对土沉香的叶片横切面、气孔分布状况及气孔密度、木材的三个切面、次生木质部导管的类型等普通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土沉香叶片为典型的异面叶,气孔仅分布在下表面,保卫细胞肾形,气孔口长椭圆形;气孔平均长度为22.1±1.4μm,平均宽度为14.3±1.6μm,密度为每平方毫米135±19个。(2)叶片主脉维管束为双韧型并且排列成圆环状,环状木质部与髓之间为较发达的内函韧皮部。(3)木材横切面上可见呈岛屿状分布的内函韧皮部,单列射线占绝大多数;弦切面上可见木射线非叠生,绝大部分为异形Ⅲ型;径向切面上,木射线排列成横向带状,射线细胞长方形。(4)土沉香的次生木质部导管类型多样,多数为细长的管状,少数为较粗、短的形态;有的两端具粗大的尾,有的一端具尾一端无尾,有的两端具残存的尾,有的两端无尾;导管分子均为单穿孔。
3、对土沉香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的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1)土沉香的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均正常;花药4室,花药壁由4层细胞组成,分别是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绒毡层属于腺质绒毡层,药壁形成方式为双子叶型。(2)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形成的四分孢子大多为四面体型,少数为左右对称型;成熟花粉粒为二细胞型。(3)利用扫描电镜对土沉香的成熟花粉进行了观察,发现成熟花粉呈圆球形,表面为具钝三角形投影的基柱所组成,萌发孔小,边缘不明显,不易被观察到。(4)观察了土沉香的雌蕊结构,发现土沉香为2心皮组成的复雌蕊,2心皮2心室的中轴胎座,每室着生1个直生胚珠,胚珠具2层珠被。
|
|
|
|
1 |
李兴国,席湘媛;菘蓝(Isatis tinctoria L.)花药和花粉发育的光镜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
2 |
刘林;;低温对西瓜花药发育的影响[J];北方园艺;2007年04期 |
3 |
邱义兰;刘珠丽;李红;陈松;陈良碧;田惠桥;;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花药败育及淀粉粒分布的细胞学观察[J];分子细胞生物学报;2008年04期 |
4 |
豆丽萍;岳洁瑜;王庆亚;唐灿明;;三个棉花雄性不育株花药发育过程的研究[J];核农学报;2009年06期 |
5 |
全雪丽;张美淑;刘迪;;尖萼耧斗菜花药发育解剖学研究[J];北方园艺;2011年08期 |
6 |
滕俊琳,薛庆中,王以秀;水稻亚种间杂种F1花粉和花药壁发育超微结构观察[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1996年05期 |
7 |
张虹;梁婉琪;张大兵;;花药绒毡层细胞程序性死亡研究进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8年01期 |
8 |
席湘媛;;小麦雄性不育系花药和花粉发育的细胞形态学观察[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0年01期 |
9 |
周雄韬;程庆莲;;低温预处理对籼稻花粉植株诱导的效应[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年03期 |
10 |
钟华鑫,方国伟,梁海曼;低温预处理影响籼稻花药培养效率的研究[J];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1987年02期 |
11 |
桂明珠;;马铃薯花药与花粉粒发育的细胞形态学研究[J];中国马铃薯;1987年02期 |
12 |
王国昌,卢永根;我国三个野生稻种谷粒和花药形态的扫描电镜观察[J];中国水稻科学;1991年01期 |
13 |
王修山;包天华;周玉蓉;刘安郁;邹远昌;;人工配制棉花杂种新法——套管隔离授粉法[J];种子世界;1993年06期 |
14 |
朱英国,孙俊;湖北光敏感核不育水稻发育过程中花粉及花药壁超微结构的研究[J];作物学报;1995年03期 |
15 |
姚雅琴,杨天章;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花药壁及小孢子发育特征[J];电子显微学报;1996年05期 |
16 |
谢潮添,杨延红,朱学艺,田惠桥;白菜细胞核雄性不育花药的细胞化学观察[J];实验生物学报;2004年04期 |
17 |
夏快飞,段中岗,梁承邺,叶秀粦;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发育过程中药壁超微结构和Ca~(2+)分布的变化[J];亚热带植物科学;2005年03期 |
18 |
申家恒;李伟;杨虹;丁建庭;李冉俐;;辣椒大、小孢子发生与雌、雄配子体发育的研究[J];园艺学报;2007年06期 |
19 |
赵珺;陈丹;安鹏;赵洁;;烟草花发育过程中花药和花粉IAA分布规律的研究[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9年05期 |
20 |
吴松权;全雪丽;朴雪梅;严一字;吴基日;;桔梗雄性不育花药的发育解剖学研究[J];广西植物;2009年06期 |
|